清朝入关前的发展

 

  * 女真族的发展

  前面说过,清朝的祖先是布库里雍顺,初建国为满洲,居住在长白山一带,后被称为女真族。发展到元朝时,元政府在其地置军民万户府。明朝初年,女真族按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和活动地区的不同,分为三大部:居住在黑龙江两岸和乌苏里江流域的称“野人女真”或“东海女真”;居住在开原以东和松花江中游一带的称“海西女真”; 居住在长白山北部、牡丹江和绥芬河流域的称“建州女真”。

  明朝继承元政府对东北地区的统治,于1375年(洪武八年)设辽东都指挥使司,招谕女真各部。1403年(永乐元年)明朝在建州女真居住的地区设建州卫,任命部族首领阿哈出为长官,1412年,又置建州左卫,任猛哥帖木儿为指挥使。明前期,建州女真几经迁徙,到正统年间定居于浑河、苏子河上游(辽宁新宾县境内)。1442年(正统七年),明政府又从建州左卫中分置建州右卫,授凡察为指挥使。至此,遂有“建州三卫”称号。

  1409年(永乐七年),明政府为加强对东北的统治,在元朝奴儿干征东元帅府的旧址,即黑龙江附近特林地方建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其管辖范围,包括西起鄂嫩河,东至库页岛,北抵外兴安岭,南濒日本海的广大地区。明政府还不时派员巡视。

  雄才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并建立后金

  努尔哈赤(1559年~1626年),是明初建州左卫指挥使、酋长猛哥帖木儿的后裔,姓爱新觉罗氏。1583年(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以其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1593年(万历二十一年),他统一了建州女真。由于努尔哈赤“忠于大明”和“保塞有功”,明政府先后封他为指挥使、都督佥事和龙虎将军。1619 年(万历四十七年),努尔哈赤又统一了海西女真。同时,他还先后兼并了东海女真的许多部落,征服了散居于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下游、混同江两岸及外兴安岭等地各部族。

  当女真各部基本统一后,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于赫图阿拉(辽宁省新宾县西老城)即位称汗,国号大金,建元天命,建立起了新政权,史称后金。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创立了八旗制度。这个制度成为后世清朝军队的主要建制。

  “八旗”的基本单位是牛录。每牛录三百人,首领称“牛录额真”;五牛录为一甲喇,设甲喇额真统辖。五甲喇为一固山,由固山额真统辖。每固山一旗,最初四旗为黄、白、红、蓝四色。以后另增加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计八旗。每旗7500人,八旗共计6万余人。

  八旗兵丁平时生产,战时出征。八个固山额真即八旗旗主,都是由努尔哈赤的子、侄担任,他们既是军事统帅,又是各部的政治首领。努尔哈赤是八旗的家长和最高统帅。

  努尔哈赤在统一了女真各部并建立了后金政权之后,势力强盛。于是,以报父仇为由,开始向明朝发起了進攻。1618年,努尔哈赤起兵攻占了抚顺等地。明朝急派杨镐为辽东经略,在全国加派“辽饷”,调各地官兵8.8万多人,于1619年二月分四路進攻赫图阿拉。但努尔哈赤以少胜多,击溃了明军。1621年,努尔哈赤陷沈阳,破辽阳,夺取了辽东七十余城。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改称盛京。

  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兵围攻山海关外重镇宁远(辽宁兴城),受到明参将袁崇焕的顽强抵抗,努尔哈赤被炮火击伤。同年八月,努尔哈赤病死,后谥号“太祖”。

  《清史稿》对努尔哈赤的评价是:“天赐智勇,神武绝伦”,“用兵三十余年,建国践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