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儒家五经之一的《尚书·周书·金滕篇》中生动而详细地记载了周朝初年发生的一次强风暴过程。周武王在征服商纣王的两年后,患了重病,其弟周公姬旦曾经筑坛祷告,愿意以身代死,然后将祝文封入金滕箱内,结果武王病愈,周公也未死。数年后,武王驾崩,周公的兄弟管叔等人散布周公的流言蜚语,周公不得不前往东部度过了两年。那一年秋天,收获在即,看起来是一个大丰收年。可忽然起了大风雷电,庄稼在狂风中倒伏,大树被连根拔起,民众惊恐万分。周成王和大臣们皆穿起礼服准备行卜礼,按惯例先开启金滕箱,结果发现了周公愿代武王死的祝文。成王深感自责,于是决定前往东部迎回周公。成王的御驾刚出到城门外,天下起了雨,风向反转了过来,已经被刮倒了的庄稼又重新立了起来。这一年仍然是大丰收年。

  这个古代天气个案记录,一方面较完整描述了一次强风暴过程的演变,今天的气象学甚至把它当作一次典型的古代天气现象来研究;另一方面明确表明这次风暴过程不只是一个纯粹的自然现象,而是与周成王的行为存在着因果关系。风暴的开始是对周成王等人对周公的排挤打击行为的警示。探讨这次风暴的来去与周成王等人的做法之间的因果关系是非常严肃的课题,因为一次风暴的破坏力往往是有限的,而象周成王这样身在君王之位的人的行为对整个国家的影响却是广泛和深远的。天灾与人,尤其与当权者的德行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天灾具有明确的谴告意义。

  回顾悠久的中华民族历史,我们看到天灾与人的关系,存在着从“道行天下”、 “天人相通”超然于天灾遣告,到天灾谴告成为现实,再到天灾的谴告被人淡忘的演变。

  “道行天下”、“天人相通”,要追溯到三皇五帝。相传有一天,三皇之一的伏羲氏来到黄河边上,忽然有龙马负图而出,伏羲氏因此而创造了八卦。古称此图为“河图”,据说,这河图就是上天留给人遵循上天旨意的方法。五帝时期,黄帝、颛顼帝、帝喾、尧和舜秉承上天的旨意,因为贤德而为各个部落所尊崇、拥戴,他们以德行教化百姓,治理天下,并被当作贤君圣主的楷模而历代传颂。这就是“道行天下”的时代。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明确说黄帝获“宝鼎”与“神策”,他因此知道阴阳、生死变化的道理,顺天意治天下,行道于天下。

  自中华民族的历史进入王朝时代起,君王就有了圣明与昏聩,仁德与残暴的分别,臣也有了忠良与奸佞,清官与贪官等的不同。这时的天灾就明显的有对当权者违背天意所为的警告的内涵。

  不过从大禹到孔子这段时期,包括夏朝、商朝和周朝,圣明仁德的君王辈出,他们拥有高境界的道德状态,能带着对天的敬畏之心,自觉地感悟来自于天的谴告。在《尚书》中不乏相关的记载,周成王从天灾中,意识到了自己的过错,自省而改之,迎回了周公,于是国有了一代明君,民有了平安繁荣,这是典型的一例。

  到了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孔子认为那时已经是人离道远的时代了,他曾深深感叹“天下无道久矣”。正是人远离了道,于是对天灾谴告的认识逐渐淡化。按照孔子的说法,他自己敬畏天命,更是把畏天命放在君子的“三畏”之首,他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当天灾发生时,他自己会整衣冠,神色严肃,以感悟“天何言哉”。敬畏天命已不是当时人人所有的自觉行为,“不知天命而不畏”已经很普遍了。

  到了汉代,认识天灾的谴告,已变成了学问。据《汉书》记载,当时的大儒董仲舒明确在《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中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他研究了过去天灾与人的行为的关系,认识到天灾的出现是对国家失道行为的谴告,而若对天之谴告不思反省,异象和天灾就会来临,以警示世人。尚若还不能改过,真正的灾害就会来到。他忠告说:“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随着历史的推演,近代越来越少的人愿意接受“天灾谴告说”,而且认为这是因为人对自然的认识能力增强了,人有了征服自然的强大能力,对天灾不畏惧了,不迷信了;人们对天灾的认识走入了歧途。

  现代科学的发展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物质利益,人们对科学的依赖性日益增加。然而,现代科学是建立在实证科学上的,其发展主要依赖于物质世界的经验,从而深深地局限了人们对经验感知之外的世界和宇宙的本质的认识。尤其,在现代科学创造的斑驳陆离的物质环境中,人们不可避免地陷入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中,更容易逐步无意识地沉沦在实证科学所带来的认知所涵盖的物质世界里。人对探讨更广泛深远的真理失去了动力与兴趣,在自然与人的关系中逐渐迷失了方向,人的灵性渐渐失去了。“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人失去宝贵的天性,就面临着这种“人离道远”的结果。

  实际上,许多现代科学的奠基人已认识到实证科学会带来这样的后果,并且为之深深忧虑。如科学家牛顿,在晚年,他为自己的科学发现而担忧不堪,不只是忧虑,他想要去弥补。为了弥补,他几乎花去了他的后半生进行研究,试图告诉人们,使人们明白,他所发现的一切,只不过是上天的安排而已。科学提供了人们对天灾自然属性一面的许多认识,但同时也带来了以偏概全的后果。

  天灾警示一如既往,特别是今天,人类历史正在重演之中,万物都在变更之中。在中国大陆,近年的天灾特别频繁、异常、暴烈。普遍的干旱,使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一年断流可长达200多天,断流已延伸到黄河的源头;大江大河的洪涝灾害,一年四季随时可以发生;沙尘暴肆虐,常常铺天盖地;“萨斯”(SARS)这种令人恐怖的瘟疫的流行;沿着海岸线,有“海洋癌症”之称的赤潮爆发性蔓延,等等。天灾更加频繁,更加诡异多变。

  然而,人的本性中善恶并在。如人们能放下固有之见,唤醒本性中善的一面,人类的本性就在向“天道”回归,对天灾谴告的认识能力也就能回归。今天,历史与机缘为人类造就了独特的机会,悠久的历史与残酷的现实相交织,提供给人类一部生动具体的史书。为了自己的生命,为了人类的未来,人类需要重新认识天灾,及天灾对人类存亡的现实意义。

 

 

 

 

 

 

正见网  http://www.zhengjia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