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十几年中,黄河流域旱灾频繁发生,人们似乎也习以为常了。可是自1999年以来,一个重要的变化是旱灾趋于全流域化。从2000年起,黄河上游地区连续降水严重不足,导致黄河干流来水持续偏少,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枯水现象。2002年7月至12月,黄河主要来水区实际来水量仅为136亿立方米,是黄河近50年来汛期来水量最少的年份,许多水文站多次出现月均流量的历史最少值,来水量也不及往年的一半。黄河水利委员会称2002年黄河遭遇历史罕见的来水“特枯年”,并指出主要来水区来水较平均年份减少一半以上,出现“汛期不见汛”的景象。 2003年,黄河流域更是遭遇50年来不遇的干旱。1~4月份黄河水量平均比往年偏少2~8成,5月上旬来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9%。由于来水量太小,兰州段的黄河两岸出现了特异的“景观”:成片成片的黄河河床大面积裸露见底,往日满河奔流的壮观气势已不复存在。这是黄河兰州段50年来罕见的水枯。这种全流域的严重干旱在历史纪录中很少看到。
扎陵湖和鄂陵湖是黄河源头地区最大的一对“姐妹湖”,黄河源头的干流象一条纽带一样将两大湖泊连接在一起。过去,黄河水自这对姐妹湖涓涓而出,自黄河奔腾而下。到2003年12月,黄河源头鄂陵湖出水口出现历史上首次断流。干旱直接威胁黄河生命的源头。古老的黄河,几千年来,滋养了中华文明,养育了两岸无数的生命,今天不只是没有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观,而是直接面临断流的生命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