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旱笼罩的华南汛期

  

  在中国华南地区,包括两广、湖南和福建一带,春天来得早。经过一元复始,万物更新的早春2、3月份,进入4、5月份,万物就需要雨露滋润。就在这个时候,绵绵柔柔雨带自然就飘然而至,这个时期,在现代气候学里把它称之为华南前汛期。称为前汛期,是因为它同江淮梅雨密切相连,但出现在梅雨之前。华南进入汛期在4月上旬,到5月中结束。以前,华南前汛期几乎年年会到,甚至到来的日期每年也只差三、五天。只要华南前汛期异常,华南就是灾年。

  然而,这些年来,不只是没有出现华南前汛期的绵绵柔柔雨带,反而多年出现大范围的大旱。

  2000年4、5月间,华南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春旱。在旱情严重的粤西地区,如茂名市,达到50年以来最严重的旱情,大部分水库干枯或降低至死库容以下,全市小河流基本断流,有相当部分主干流也断流。湛江境内,广东三大水库之一的鹤地水库,出现历史同期最低水位,对湛江、茂名两市五县四区120多万亩农田灌溉无力供应。湛江最大河流九洲江断流。在广东东部小部分地区,4月中旬虽然下了雨,但不是绵绵柔柔的雨带,而是破坏性的狂风暴雨,导致深圳、珠海、东莞等地区经济损失近数亿元,并夺走14人的生命。

  在2001年整个汛期,广东降雨量约比正常年份少了40~50%左右,广东省平均蓄水和江河水位也就比常年少了4成,个别河流甚至断流。由于江河水少,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海水倒灌,形成咸潮,影响了生产和城市生活用水。

  而在2002年的旱灾尤为严重。由于整个汛期几乎没雨,且连续高温,致使八闽大地春旱严重,福建受旱面积达163万亩,出现了50年来所没有的气温偏高、普遍少雨的反常现象,特别是厦门、漳州、泉州、莆田等沿海地区出现了严重干旱,有17座大型水库蓄水量只有正常蓄水量的47% ;中型水库蓄水量只有正常蓄水量的34% ;全省超过300座小型水库处于干涸状态。在广东,自2001年入秋以来,一直是罕见的全省范围的大旱,秋旱连冬旱,冬旱连春旱,直到整个汛期大旱。全省汛期期间大部分水文站点、雨量站点降雨均呈“0”记录和“微量”记录;众多大江小河水位很低,大量山塘水库出现死水位,甚至干涸,溪涧断流。粤东、粤西旱灾,导致二至三成秧田无法插种,即使插下去的作物也会很快枯萎。珠江三角洲的部分地区,象2001年一样,由于干旱,发生了海水向江河倒灌引起的咸潮,而深圳市的旱情极大地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秩序。

 

 

 

 

 

 

正见网  http://www.zhengjia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