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中,赤潮灾害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最为引人震惊的是1998年后赤潮突发性加重,无论是发生频率、分布范围以及受灾程度同时突发性加大。造成赤潮的海藻中,毒素的种类增多,并且毒性加大。
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的现象。通常水体颜色因赤潮生物的数量、种类而呈红、黄、绿和褐色等。赤潮可引起海洋生态状况异变,局部中断海洋食物链,使海域一度成为死海;有些赤潮生物会分泌毒素,这些毒素被食物链中的某些生物摄入,如果人类再食用这些生物,则会导致中毒。赤潮被称为海洋“癌症”,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影响。赤潮的起因目前还不清楚。赤潮在历史上就有,最早的记载已有上千年。但在1960年以前,中国海域很少见到赤潮。1960年后,时有发生,但每年也只限于两三次。进入1990年有明显增加。至此,中国的赤潮的增加趋势与世界范围的情形大致相一致。
然而,自1998年以后,中国的赤潮出现了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突发性增加。图2是根据中国大陆海洋局每年公布的海洋灾害公报统计出的1994年至2004年的十年间在中国沿海所发生的赤潮频次所作的历史趋势。在1994年以前,很少出现赤潮,出现的赤潮的范围比较小,强度比较轻微,对构成渔业养殖业的危害也一般都十分有限。

图2.最近十年中国沿海发生的赤潮频次
从图2中可以看到,赤潮频次在1998年激增,在2001年再一次激增。而且不只是频次增加,伴随频次增加,赤潮分布的洋面面积加大,持续的时间延长,危害程度加剧。虽然在海洋灾害的公报中,难以对面积、持续时间和危害程度作很定量的分析,但从公报的描述中,在1998年赤潮突发性加剧尤为强烈。
1998年以前,赤潮都属轻微或没有造成灾害。1994年没有发生大面积赤潮,范围与规模较小,基本上没有形成灾害,也没有造成严重影响。1995年赤潮发生情况与1994年相比有上升趋势,但7次中最大一次的面积近200平方公里。1996年赤潮发生次数比1995年略有减少。1997年发生的8起赤潮,面积很小,但造成的经济损失是近几年来相对较为严重的一年,主要是造成广东的养殖业几千万元的损失。
在1998年,公报指出是当时历史上最严重的赤潮灾害,灾害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经济损失。发生的22起赤潮大致的分布是:南海10起,主要发生在珠江口、大亚湾、深圳西部和阳江海域;东海5起,主要发生在长江口、杭州湾和嵊泗海域;黄、渤海7起,主要发生在烟台海域和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赤潮几乎侵入到所有主要海域。赤潮的强度也大,3月中旬的一次赤潮,造成广东、香港两地的水产养殖业损失3.5亿元。面积更大,9~10月,渤海发生了有记录以来的最严重的大面积赤潮,范围遍及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和渤海中部部分海域。此次赤潮持续时间长达40余天,最大覆盖面积达5000多平方公里。
1999年共发现赤潮16次,面积大致与1998年相当,其中7月初,天津大沽锚地、河北歧口以东海域、山东老黄河口附近海域发生400~1500平方公里赤潮,海水呈酱紫色,此次赤潮被称为“歧口赤潮”。7月中旬,辽东湾发生6300平方公里赤潮。
2000年共发现赤潮28起。其中渤海7起(面积近2000平方公里)、黄海4起(面积800平方公里)、东海11起(面积7800平方公里)、南海6起(面积近50平方公里),东海发生赤潮的次数和面积明显增加。发生赤潮较多的为浙江省(7次)、广东省(6次)、辽宁省(6次)。
2001年,赤潮发生次数增多,发生时间提前,影响范围扩大。全年共发现赤潮77次,累计面积达15,000平方公里。2002年共发现赤潮79次。2003年记录到了4起持续时间长达15天以上的赤潮。
就在赤潮逐年恶化之际,中国大陆国家海洋局在2002年1月颁布了“海洋赤潮信息管理暂行规定”,规定“对外提供未公开的赤潮信息,应按海洋工作中有关国家秘密的具体规定办理”,“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电信等媒体向社会发布赤潮信息须经国家海洋局、分局或省市海洋局的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不得向社会散布赤潮信息。”自此以后,人们几乎从媒体上见不到关于赤潮的消息的全面报导,因此赤潮灾害的恶化还没有象其它灾害,比如沙尘暴那样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对消息的控制难以掩盖赤潮持续恶化的事实。2004年5月,浙江舟山附近海域发生面积约8000到10000平方公里的特大赤潮。5月2日起,中国浙江中南部海域出现赤潮,到5月10日已发展为最长二百公里、最宽一百公里的特大赤潮。特大赤潮区域范围从舟山桃花岛东侧到南麂列岛一带海域,特别是台州鱼山岛以南海域赤潮呈不间断的成片状,以北则呈断续的条块状,发现有毒的亚历山大藻,持续达一个月之久。
据中国国家海洋局2005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2005年中国海域共发现赤潮达82次,其中渤海9次,黄海13次,东海51次,南海9次,累计面积约 27,070平方公里,直接经济损失6,900万元。含有毒藻种的赤潮共38次。赤潮面积近15,000平方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