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大雾

  

  2002年是个雾天多而持续时间长的年份。在这一年岁末的12月份,短短的十几天里,北京出现了八次大雾,为历史所罕见。12月9日开始的一次大雾天气,不仅笼罩着北京城,同时覆盖了河北、天津、河南、山西、陕西中南部、湖北、山东以及南方的大部地区。大雾导致大量污染物在静风、低气压的天气条件下无法迅速扩散,大量聚集悬浮在空中。

  大雾天气,使北京的空气质量急剧恶化。在五项主要污染物中,四项污染指数均超标,其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指数高达274,属于中度重污染的天气。12月3日,北京市的空气污染指数达五级。此外,巨大浓雾也紧锁了成都,并导致双流机场和多条高速公路关闭。据气象观测,大雾期间,整个成都市区白茫茫的一片,有些地方能见度不足5米。

  12月1日,边城乌鲁木齐的漫天大雾,使能见度仅为5米,当日的空气质量指数达到重度污染。12月1日至11日的11天中,由于大雾,仅河北省石家庄铁路分局管区就发生路外伤亡事故20余起,先后有15人葬身车轮之下,创下历史同期的最高纪录。山城重庆11月13日遭受黑雾袭击,大雾夹着阵雨,阴暗白天恍如黑夜。陕西省11~12月中旬因大雾造成交通事故上升15%以上。

  雾是常见的天气之一,可是12月的大雾在北方却反常。一般在寒冬季节的12月,北方主要以大风干燥天气为主,不应出现范围如此之广、持续时间如此之长、浓度如此之大的大雾天气。据北京市气象台的历史记录分析,深秋和初冬季节才是北京大雾的多发期,历史上北京全年平均出现大雾的天数在17至35天。但是2002年冬12月,出现如此频繁的大雾极为异常。

 

 

 

 

 

 

正见网  http://www.zhengjia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