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末期,幽王二年“歧山崩,三川竭“。三川指经河、洛河、渭河。据《竹书纪年》,“幽王二年, 泾、渭、洛竭,岐山崩。”这次地震在《史记·周本纪》不只是有记载,而且还记载了伯阳甫从阴阳的角度解释“山崩川竭”的起因,明确指出是“亡国之征”。
据《史记·周本纪》,幽王二年,西周泾、渭、洛三川都发生了地震。伯阳甫说:“周将灭亡了。天地间阴阳之气,有着不变的秩序;如果失掉了秩序,那是人所扰乱的。阳气沉伏在下面不能出来,就会受阴气压迫不能上升,所以就会有地震发生。如今三川地区都发生了地震,就是因为阳气偏离了秩序中原有位置,而被阴气镇压在下面了。阳气不在上面反而处在阴气的下面,河川源流就必定受阻塞,河川源流受到阻塞,国家必然趋于灭亡。水土通气顺畅才能为民生所用。土地没有通气滋润,民生就会养用匮乏,国家必然走向灭亡。从前伊水、洛水枯竭夏朝灭亡;黄河枯竭商朝灭亡。如今周的德运正像夏、商两朝末年,河川源流再现阻塞。河川源流被阻塞后必定要枯竭。国家的命运与山川相依存,山脉崩塌,河川枯竭,这是亡国的征兆。河川枯竭,必会跟着山脉崩塌。这样国家的灭亡用不了十年了,因为十是天数的一个循环。上天所要抛弃的,不会超过天数一个循环。”这一年,果然三川枯竭,岐山崩塌。
幽王三年,幽王到后宫去,见到了褒姒,由此宠爱。褒姒生下儿子伯服,幽王把申后和太子都废掉,立褒姒为王后,伯服为太子。太史伯阳感慨地说:“褒姒应该带来的祸患已经形成了,谁也奈何不了的。” 褒姒不爱笑,幽王为了博取她的笑,想尽了各种办法,褒姒仍然不笑。当时设置了烽火台和大鼓,有敌来犯,点燃烽火以告诸侯。周幽王为了让褒姒笑,竟然点燃了烽火。诸侯见到烽火,都率兵赶来,赶到之后,却不见来敌。褒姒看了大笑。幽王很高兴,以后多次点燃烽火逗褒姒笑。后来诸侯们知道被戏弄,也就不再来了。
周幽王任用虢石父为卿治理国政,国人都很怨恨。石父为人奸佞巧诈,善长阿谀奉迎,又贪利好财,幽王却重用他。幽王废掉了申后和太子后,申侯很气愤,联合缯国、犬戎攻打幽王。幽王点燃烽火召集诸侯的救兵。没有诸侯率兵而来。申侯于是在骊山脚下杀死幽王。就这样,“岐山崩”一年后,又一个暴虐无道君王灭亡,西周结束,历史进入了东周列国,诸侯征战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