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大瘟疫

  

  汉献帝是东汉的末代皇帝。公元189年,灵帝驾崩,何太后临朝。当时宫廷内外戚与宦官专权,凉州军阀董卓率兵夺取洛阳,废当时皇子刘辩,杀何太后,立刘协为帝,即为汉献帝。汉献帝完全是一个由董卓控制的傀儡皇帝。董卓独揽大权,残暴专横,使得各地官吏纷纷举兵反抗,形成诸强割据征战的局面。后来曹操控制了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这样一个国不国,君不君,臣不臣的混乱中,各地连续爆发瘟疫,尤其是洛阳、南阳、会稽等地疫情最为严重。汉献帝建安年间,更是一次接一次的瘟疫。我们这里引用《三千年疫情》中对建安年间的瘟疫的分析。[3]

  赤壁大战后的次年,曹操军驻扎在合肥,回忆自己曾受疫病之累,曹操说道:“近年以来,我的部队屡次出征,常常遇到疫气,官兵们病死在外,无法再回到自己的家,因此家家户户都有怨旷之情,百姓生活流离失所。”当时疫病常有。然而,后来建安二十二年发生了全国性大疫病的流行。

  《后汉书·献帝本纪》上简单的谈到这一年发生大疫,至于这次大疫为害怎样,并没有交待,但从保存在《太平御览》中曹植的《说疫气》一文,足可对这次大疫有详细的了解。曹植说:“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夫罹此者悉被杨茹藿之于,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也可笑。”疫病为害之惨烈难以想象。当时许多地方连棺材都卖空了,悲泣声弥漫四周,有的穷苦百姓无钱来埋葬家人,所以处处都呈现出这样的一副景象:“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这一年,曹军在司马朗、夏候惇、臧霸等人的带领下征吴,部队开拔到居巢时,出现了疫情,许多官兵染病不起,部队被迫驻扎下来。时为兖州刺史的司马朗亲自到伤员中巡视,并为他们端药送水,不料自己也遇疾,很快就去世了。

  这场大疫不仅仅在军队中流行,同时也在地方蔓延。在颖川,新上任的太守刚到官不久,疫病就弥漫开了,老百姓染病死去的不计其数。在官府中上班的椽吏死了一大半,太守连升堂办公的人数也凑不齐。雪上加霜的是,这位太守的夫人及儿子都不幸染上了瘟疫, 只能想方设法求当时稳居在嵩山的道人刘根治病。瘟疫不单单在地方上流行,也扩散流行到当时的曹魏政治中心许昌。以至著名的“建安七子”中,除孔融、阮瑀早年死去外,其他如徐干、陈琳、应玚、刘桢等都因为染上疫病而去世。当时尚为太子的魏文帝曹丕在第二年给吴质的书信中,谈到他们几个人时说:“亲故多罹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建安二十二年的这场大疫灾难,给社会和民众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次年4月曹操在一份诏令中说:“去冬天降疫疠,民有凋伤,军兴于外,垦田损少,吾甚忧之。”

  瘟疫之后很快进入改朝换代。三年后,东汉彻底灭亡。继之而来的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长期分裂,战乱纷纷的时期,即三国时期。

 

 

 

 

 

 

正见网  http://www.zhengjia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