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王朝曾经拥有“康乾盛世”的辉煌,走过二百年历史之后,逐渐走入衰亡时期。到19世紀上半叶,英国开始大量向中国贩售鸦片。清廷采取禁烟措施后,于道光末年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失败,咸丰帝即位,标志大清皇朝进入末期。自此以后,迫于西方列强入侵,清廷签订起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第一个是鸦片战爭失败所签的《南京条约》、接着是亚罗船事件和广西教案为导火索的中英法战爭失败而签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这些条约强迫清政府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从此,中华民族门户被钢枪利炮打开,西方的科学技术,文化宗教开始侵入,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与传统价值开始受到冲击。
自此清廷的威严日趋没落。反抗清廷的运动纷纷出现,其中規模最大的太平天国运动,甚至一度对清廷的统治构成了严重威胁。同时外来掠夺与侵略自鸦片战争一直没有结束。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义和团起事,仇杀外国人,引起英、俄、法、德、美、日、义、奥八国共组成联军,攻陷北京, 光绪和慈禧太后逃亡西安。 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岁次辛丑,在北京与各国所订立的《辛丑条约》,更是不平等条约中最苛刻的。
伴随历史未曾有过的巨大变迁,瘟疫以历史上未曾有过的频繁纷纷发生。
咸丰五年(1855) 六月,清水大疫。六年五月,咸宁大疫。这一年,太平军包围安徽颍上城,与清军发生激战。后太平军撤离,城内疾疫大起,死者数千。十一年春,即墨大疫。六月,黃县大疫。
同治初年连年特大瘟疫。瘟疫以霍乱 (吊脚痧、转筋痧) 这种烈性急性传染病流行为主,以及痢疾等其它多种传染病掺杂在内流行,死亡人数估计超过百万。如“同治元年秋,清苑大疫;滦州大疫;宁津大疫;曲阳、东光大疫;临榆、抚宁大疫;莘县大疫;临朐大疫;登州府属大疫,死者无算。”又如贵州发生疟疾大流行,十死八九,“非癀病,即摆子”。
同治二年(1863年),六月,上海疫疾流行,死亡的人数超过二万余人。江苏常熟在六七月间,瘟疫传染出现高潮,染病死亡的人数众多。吴江地区又死了很多人,出殡时连抬棺材的人也找不到。入秋,浙北吊脚痧流行,死伤无数。这年左宗棠被授予闽浙总督饼浙江巡抚后,指挥清军进攻富阳的太平军。清军感染上疟疾万余人,得病众多,左宗棠自己也未能幸免。
这次瘟疫不只是限于江浙上海一带。夏天,湖南的嘉禾、永绥等地都有大疫流行。陕西瘟疫也全省范围内流传。七月,从四川攻人陕西的李永和、蓝大顺起义军联合太平军包围了汉中。汉中的知府、道员染上疫病先后病死。被包围时间一久,城内缺粮少衣,疾疫流传,每天死亡士兵有千余人。不久,潼关地区流传起瘟疫,守关的士兵一大半染病身亡。时人余澍畴《秦陇回务纪略》中对陕西的疫情记述:“自夏徂秋,疫疠大作,死亡甚多,至有全家无一生者。”“无沧富贵贫贱,半死刀兵,半死疫疠,通省皆然。”
同治三年(1864年),清军和太平军在苏浙战场进行最后决战。随着太平军的撤退,清军进入,苏南、浙北地区疫病再起。这年四月,太平军从常熟撤出。不久,清军通过激烈的战斗夺回了南京,入城后军营中疾疫又流传开来。这年四月,由于在浙江战线全面失利,太平军从湖州撤出。六月,伴随高温天气,湖州发生疫病流行。
同治初年连续三年特大疫后,以后一直瘟疫不断。 如史载“五年五月,永昌大疫。六年二月,黄县大疫。七月,曹县大疫。九月,通州疫,泰安大疫。八年六月,宁远、秦州大疫。七月,麻城大疫。九年秋,麻城大疫。冬,无极大疫。十年五月,孝义大疫。六月,麻城大疫。十一年夏,新城大疫,武昌县大疫。”
光绪四年(1878年),京师及直隶春寒严重,进入夏季后,饥民中瘟疫流行,京师、天津、保定府都出现了严重疫疾,受疫范围较广。1890年以后广东各地鼠疫不断,1892年,四川许多地方流行麻脚痧,也造成了严重的死亡。光绪二十年(1894年),鼠疫曾发现于香港,后即酿成疫疠。流行于世界。1896年台湾也有鼠疫蔓延,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六月,京津地区爆发霍乱。死亡超过一万余人。直隶总督袁世凯在六月初十日给徐世昌的信函中说:“近日疫症大作,伤人甚多。”这年黑龙江瑷珲也出现严重的霍乱转筋,半个月后,“市断人稀,街面几无人迹”,每日死亡有七、八百人。
清朝走到了末代皇帝宣统皇帝(1908年-1911年),也称清末帝。宣统皇帝登上皇位时年仅三岁。在位一年后,中国东北发生特大鼠疫。
1910年10月25日,满洲里首发鼠疫,11月8日即传至北满中心哈尔滨。之后由北向南,沿着铁路交通线爆发流行。从满洲里而哈尔滨而长春而吉林省城吉林。据有关纪录[4],“凡延近铁路区城,逐渐波及”。双城知府报告说“距车站铁轨近,疫盛时疫毙最多”。鼠疫沿铁路沿线迅速向内地蔓延,一时“疫气蔓延,人心危惧”。“死尸所在枕藉,形状尤极惨然”,从城市到乡村都笼罩在死亡的威胁之中。有人形容道:“一家十口或半死于疫,一家数口或尽死于疫。子或朝痛其父之疫死,及暮并其子而疫死者有之;弟或朝痛其兄之疫死,及暮并其弟而疫死者有之;妻或朝痛其夫之疫死,及暮并其妻而疫死者又有之。”疫情如江河决堤,不可遏止,不仅横扫东北平原,而且波及河北、山东等地。
鼠疫出现后,清政府下令各处严防。1910年12月,指派天津北洋陆军医学院副监督伍连德为全权总医官赴哈尔滨,进行鼠疫防疫工作,随后抽调所能调动的陆军军医学堂、北洋医学堂和协和医学院的医护人员以及直隶、山东等地方的一些医生,前往东北支援。在伍连德等的建议下,清廷组建各级防疫组织、颁布各种防疫法规,以及采取了隔断交通、对病人及疑似病人实施隔离、焚化尸体、对疫区严格消毒等具体有效的防疫措施。尽管如此,这次东北鼠疫造成了多达六万多人死亡,并直接导致了交通停止,各行歇业,商业不振,加速了本已岌岌可危的清王朝的崩溃。1911年10月,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辛亥革命爆发,各省随后纷纷响应宣布独立,大清皇朝迅速分崩离析。清帝于1912年2月12日宣告退位。
这次鼠疫送走了清朝。与历史上不同,这次鼠疫结束了中华民族史上最大一台戏,大王朝时代。中华民族的王朝历史这台戏,以夏禹拉开序幕,演绎了无数跌宕起伏的情节,展示了无比气势磅礴的画卷,一气横贯上下五千年。到宣统时结束了,结束的那么的微弱,消失的那么彻底。在辛亥革命一记无力的鼓声中,王朝时代拉下了最后的帷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