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5) 唐三藏也有变化的能力

  唐三藏的修行路上,他的言行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我们看看。那师父正按辔徐观,又见悟空兄弟方到。悟净道:“师父不曾跌下马来么?”长老骂道:“悟空这泼猴,他把马儿惊了,早是我还骑得住哩!”悟空这泼猴,这次吓唬他师父的马儿乱跑,对三藏的确是显得轻佻了些。可是不是三藏骂悟空,是长老,这长老作为长辈,责骂晚辈、徒弟,也无可厚非。他长老满脑子想要好好休息一下的念头,这首先眼睛就对房子啊院子啊很敏感,他长老第一个就发现了别人还没留意到的前面的轩昂的房子。然后还没骂完,这三藏唾沫星子还粘在悟空脸上亮晶晶呢,他老人家忽然又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礼貌起来。

  长老连忙下马、乖乖的站在那儿,并且一把扯住急翘翘就要进人家宅院的孙行者,瞪着眼睛教诲这不懂礼貌的乡巴猴:“不可,你我出家人,各自避些嫌疑,切莫擅入。且自等他有人出来,以礼求宿,方可。”说完了教诲的话儿,这三藏又摆出一副恭恭敬敬的样貌来,坐在那石鼓之上。

  斥骂、恭敬、斥骂、恭敬,唐长老这快速的情绪切换,看得我眼花缭乱,似乎哪一个情绪都是他真实的情绪,可是这完全对立的情绪在一个人的身心中如此快速的各领风骚一两秒,好像说是有点精神分裂的征状也无不可。

  当然当然,我知道,现在社会上绝大部分人都可以轻松的、毫无粘滞的每天切换上个百儿八十遍也不在话下。问题是,这是两种互斥的情绪状态啊。当然当然,小朋友当然是哭着哭着就可以破泣为笑、也可以前一秒还在笑这下一秒就进入嚎啕大哭的状态。可是那是脑袋空空、什么执著都没有的小朋友嘛,人家可是哭也真来笑也纯。

  作为小孩子那是正常的表现,作为成年人那是精神有问题的表现。并且,你说,这唐三藏对待天天负责保护他生命安危的悟空,总是有点看不惯的缺点就表现的很讨厌,而对一个还没见到过是人是怪的外人,却早早的表现出恭恭敬敬的修行人的风范。这真的是有点不大对劲儿啊。对你好的人,你可以放心的欺负,而还不知道是否欺负你的人,你却可以很有出家人的涵养,更过分的是,当对方竟然是恶人、是妖怪的时候,唐长老你却总是骨软筋麻的、哭哭啼啼的、束手无策的、连瞪人家一眼的勇气都没了。

  当然,你完全可以说,刚才是猴子太调皮了,竟然整蛊他敬爱的师父唐长老,斥骂他天经地义,不然这没大没小的成何体统。可是,你知道吗?这修行人、尤其是佛门的修行人、以及佛门的神仙,都是以善做基础的,善,如果对一个修成的人来说,那是他的构成因素、思维中每一念的细胞呀,不会因为面对的人不同而有区别、也不会因人而异的变化,否则,那不是神仙,是变色龙。

  当然,你完全可以说,对我好的我就对他好,对我不好的我就对他不好。这个原则,有些狭隘和俗气,可是也贵在是非分明、贵在正直和有自尊。

  可是,你知道,这唐长老,是谁离他近他够得着就欺负谁、谁让他欺负了也没后果他欺负谁,……比起“对我好的我就对他好,对我不好的我就对他不好”来,甚至都是错位的。还不如人家了。唐三藏这个属性,是以恶对善、以善对恶,哦,错了,我说的也不对,他这个属性是以恶对善,以懦弱对恶。真的还不是善,善跟懦弱完全不是一回事儿,懦弱只是披了一袭貌似善的外衣而已。

  其实,我只是借唐三藏这个存在的不大的执著说事儿,他可是在修行的路途上,渐渐的摆正了态度,对悟空是越来越敬重的。并且作为修行人,他的这些个缺点,对孙悟空他们的缺点也起到了磨砺的作用,孙悟空他们的缺点,也给其他人都制造了磨砺的机会。只是,现在的中国人,这种是非善恶颠倒的品性,却普遍挺泛滥、挺严重。

  反映到日常生活中,就是那种极端变态的说法,比如:爱极了的恨,打是亲骂是爱,家丑不外扬,在包容自己的人面前不用伪装,……。

  真的,这不是理智、不是灵活、不是成熟,是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