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1) 真不真 假不假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却说那怪把沙僧捆住,也不来杀他,也不曾打他,骂也不曾骂他一句。这是为何?从妖怪的角度是这么看这个问题的。那妖怪绰起钢刀,心中暗想道:“唐僧乃上邦人物,必知礼义;终不然我饶了他性命,又着他徒弟拿我不成?——噫!这多是我浑家有甚么书信到他那国里,走了风汛!等我去问他一问。”也就是说,妖怪认为虽然是沙和尚也跟着来捣乱,但是这事情貌似根子不在老沙身上,他只是个敲边鼓的角色。
那么,其实,你知道,我不会只从妖怪的角度来分析的。我认为,乃是因为老沙这次关难中的表现超好超合格,所以菩萨他们就不让妖怪为难他。让那妖怪想老沙师父唐僧去了。他以妖怪之心,度唐僧之腹“唐僧乃上邦人物,必知礼义;终不然我饶了他性命,又着他徒弟拿我不成?”也就是说,他打死都不肯信,这个唐僧被自己放了一条生路之后,会不懂得感激饶命之恩,会为了面皮而派遣徒弟前来挑衅他家的主权、干涉他家的内政来。
黄袍怪的推理过程,条件之一是:唐僧乃上邦人物,必知礼义。条件之二是:我饶了他性命,他应该不会着他徒弟拿我。那么,现状是他两个徒弟前来拿我。潜在条件是这十三年来从来没有外来势力粗暴干涉我家内政。结论是:必有另外的知情人要干涉我家内政。
说起来有趣的很呀,这黄袍怪脑筋这叫一个清晰、准确。并且他还懂得大唐国乃是上邦、是礼义之邦。要说这妖怪,也真是个有品位有内涵的妖怪。奉劝现在那些粗鲁傻气的妖怪,要做人家这种有品位的有头脑的妖怪,别整天跟个僵尸似的被其它妖魔利用,这样没头脑人家用了你也会拿你当垃圾。
虽然本领不济,但因为一身正气,这沙僧免除了一顿暴打。然后这妖怪就把行凶的恶气转向了他亲爱的娘子。当然这公主不能承认了,情急之下,公主只好把一线渺茫的希望,寄托给了修行人:“我和你去问他一声。果然有书,就打死了,我也甘心;假若无书,却不枉杀了奴奴也?”
到这时候,如果唤作被对质的是老猪,结果是什么,用脚丫子都想得出。如果唤作对质唐三藏呢,嘿嘿,对不起,人家可是喜欢一视同仁的“说实话”的呦。他连自己取经的团队成员都可以欣然供出、还没有心理负担,结果是什么,各位都不用想就知道的了。
那怪闻言,不容分说,轮开一只簸箕大小的蓝靛手,抓住那金枝玉叶的发万根,把公主揪上前,摔在地下,执着钢刀,却来审沙僧;咄的一声道:“沙和尚!你两个辄敢擅打上我们门来,可是这女子有书到他那国,国王教你们来的?”
这妖怪对百花羞公主的这番气恨之下的豪迈革命家气魄,我知道,是典型中国小男人的形像。小男人喜欢对没有反抗能力的人动粗,因为没有后果。小男人更喜欢对自己家里人动粗,当然一样因为没有什么后果。当然,中国小男人跟这黄袍怪还是比不了的,毕竟,这黄袍怪敢于跟外来者动手,也不管是否打得过,也就是说他起码有足够男人,中国小男人,是完全不会挑战强者的。不对,我说的也不对,他们会关起门来痛骂、快活快活嘴。然后出了门之后,照样对拳头点头哈腰,毫无心理负担。
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这沙僧,就闪现出前生前世修行人的气概来,义字当头、生死两忘,沙僧已捆在那里,见妖精凶恶之甚,把公主掼倒在地,持刀要杀。他心中暗想道:“分明是他有书去;救了我师父。此是莫大之恩。我若一口说出,他就把公主杀了,此却不是恩将仇报?罢!罢!罢!想老沙跟我师父一场,也没寸功报效;今日已此被缚,就将此性命与师父报了恩罢。”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句话的道理,恐怕现在少人明白。有些人也经常把这话挂在嘴边上、洋洋自得,殊不知这是何等的一种气魄,殊不知他那轻佻的姿态是何等的让人难受。这师,非俗世中的那种师、这父也非俗世中的那种父。师是给予者、施;父是承负者、负,说的都是修行人的事情,说的是莫大之恩。
遂喝道:“那妖怪不要无礼!他有甚么书来,你这等枉他,要害他性命!我们来此问你要公主,有个缘故。只因你把我师父捉在洞中,我师父曾看见公主的模样动静。及至宝象国,倒换关文,那皇帝将公主画影图形,前后访问。因将公主的形影,问我师父沿途可曾看见,我师父遂将公主说起,他故知是他儿女,赐了我等御酒,教我们来拿你,要他公主还宫。此情是实,何尝有甚书信?你要杀就杀了我老沙,不可枉害平人,大亏天理!”
你看看,你看看,那妖见沙僧说得雄壮,就被震住了。为何说他说得雄壮?那是因为沙僧这些话的里面,压入了他自己的性命、恩义为大、以命相搏,那黄袍怪只不过是一个下界小怪,怎么会承受得了这么大的气魄?他承受不了,就被冲击得恶意和疑虑都一干二净了。
你看看,你看看,这沙僧说了谎话,镇住了妖魔。那唐僧说了真话,却几乎要“坦白从宽牢底坐穿”。真是谎话也有谎话的用处、真话也有真话的恶劣……
你看看,你看看,果然你被我转移了注意力。这事情的实质,跟真话假话没关系,跟你面临的局势、面临的对象才有关系。实质的问题在表象之后,人们往往都习惯于从表层的表象上抠抠索索的,却不知到愿力是什么,也不知道跟行恶者是不能顺从的。
面对行恶者、妖魔,是任何事情都不应该顺从的,就算他是变作帝王将相、权贵豪强,也不能膝盖发软,这是第一大义。
第二,沙僧已经说的很清楚,这时候“如实回答”,根本就是假真话,这时候的真话,是被用来掩盖自己求生、掩盖自己懦弱、嫁祸于人,根本就不是真的为了讲真话。“她救了我师父。此是莫大之恩。我若一口说出,他就把公主杀了,此却不是恩将仇报?”
沙僧的假话,又是怎么样的假话?他首先是守定了根本大义,其次是要往自己身上揽罪,要以命换命、以命报恩。他的选择,就是要改变公主死亡的命运、减少唐三藏的魔难,他的假话,是他用来兑换别人生命的誓言,他说的时候,因为还没兑现,看上去就是谎言一样。可是,他是就要用生命去兑现的了。他兑现了,那就决不是假话了。假话和誓言,差别就只有一点,那就是你是否最终会兑现。
习惯撒谎的人,肯定很难看透其中的窍要。因为看不透,所以才轻易许诺、最终成了大话王、成了谎言的奴隶。
沙僧这威武雄壮的志念一起,马上天机逆转、死亡威胁马上烟消云散。那妖怪就丢了刀,并且顾不得沙僧,重新跟老婆秀恩爱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