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3) 三藏变老虎
咱们一直在说,唐三藏脑筋有问题,而且很大很大。他的歪脑筋被无形的恶魔抓住了,给放大、放大。然后终于在恶念的作用下,赶走孙悟空之后,他自己开始坠入恶魔的坑坑。后来逃到宝象国,又在虚荣心的作用下再度膨胀、二次探底,终于,被那黄袍怪给抓住漏洞,变成了一只大老虎。
这个大老虎,的确就是唐三藏内心可怕执著的形象。
如果他不被这黄袍怪给魔他一下子,把他给变成老虎,他还真的以为自己前面的种种恶念恶行是符合佛法的哩!
就算这黄袍怪不把他变成老虎,那早就控制了唐三藏身心的执著恶念、盘踞在他心中,也已经是活脱脱的一只猛虎了。你看他前面的种种思想言行,作为他这么斯文的、有涵养的、又软弱的一个和尚,居然可以那么的凶狠、激烈,他对孙悟空的表现,从肉身这个层面上看,就好比一只小鸟冲着一只雄鹰要拼死拼活一样。那股子凶悍的劲头,就是这只大老虎了。
上面说的这是三藏凶狠的一面,可是咱们还知道,这里面还有个归零原理。就是表面上越是凶狠,内心越是怯懦;暴怒中看上去越是坚决,其实这内心越是没有主意。人往往都是这样的,极端的情绪对应的,就是内心的混沌。
你看,按道理说,孙悟空那么威猛,三藏都敢于对他发飙,这面对的妖怪黄袍怪,哪有孙悟空那么威猛么,唐三藏应该对黄袍怪更应该发飙吧?其实没有,唐三藏从头到尾都没敢对黄袍怪发飙。第一次跟黄袍怪对话的时候,吓得六神无主、彻底坦白。第二次黄袍怪来到皇城,这还没见面,唐三藏就主动放弃自我、精神自我捆绑、自我献祭了。
过去练武人看人也是这样看的,从表象上看这个人是否浮躁、草率、从一举一动中就可以轻易观察到。这种人,在很多人眼中是很有气魄的、果断啊,其实骨子里是浮躁草率、虚浮。这种从表面上似乎阳刚的东西,内里是虚火、阴火,其形象就是这种阴性的猛兽形象,再深层,就成狡兽这种猛兽了。这内在的猛兽,正是跟黄袍怪同类的,见到黄袍怪,当然就不会发作了,它们乃是同宗同族同类的嘛,人家才不会内杠。
三藏深习传统文化,按道理,这传统文明的文武是同源同宗同理的。三藏只熟习了表面,深层的内涵悟不到,所以就以为强求表面的文雅、温和就够了。深层的脉路没有跟传统文明的架构接轨,那么就这样,在修行的关难中,轻易的就被负面情绪给控制。
等到表现在最表面,他就跟这宝象国的国王、百花羞公主,找到了共同语言。国王和公主,同样是三藏内心性格对映出来的形象。
他们三个的共同性格是什么?就是小说中着力刻画的:水性。
水性杨花、心如浮萍。
小说对三公主百花羞的水性的刻画、很突出。你看她,在跟黄袍怪差点闹崩之后,等到黄袍怪忽然又对她恩爱起来,她自己也一转眼就由悲转喜了。那妖……遂丢了刀,双手抱起公主道:“是我一时粗卤,多有冲撞,莫怪,莫怪。”遂与他挽了青丝,扶上宝髻,软款温柔,怡颜悦色,撮哄着他进去了。又请上坐陪礼,那公主是妇人家水性,见他错敬,遂回心转意……
黄袍怪说要去拜访国王,百花羞不是心惊自己国家将要遭殃,却在担心相貌问题。公主道:“你去不得。”老妖道:“怎么去不得?”公主道:“我父王不是马挣力战的江山,他本是祖宗遗留的社稷。自幼儿是太子登基,城门也不曾远出,没有见你这等凶汉。你这嘴脸相貌,生得丑陋,若见了他,恐怕吓了他,反为不美;却不如不去认的还好。”
等到那妖怪真的变了一个英俊小生出来之后,那公主竟然浑然恍惚间以为自己的妖怪老公真的是英俊小生,公主见了,十分欢喜。那妖笑道:“浑家,可是变得好么?”公主道:“变得好!变得好!你这一进朝啊,我父王是亲不灭,一定着文武多官留你饮宴。倘吃酒中间,千千仔细,万万个小心,却莫要现出原嘴脸来,露出马脚,走了风汛,就不斯文了。”唉……
国王的水性,也是跟他的宝贝女儿不相上下,那妖怪几句漏洞百出的漂亮话,就让他如痴如醉的相信了。你看那水性的君王,愚迷肉眼,不识妖精,转把他一片虚词,当了真实。
真是个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并且真是个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妖怪、公主、国王、还有八戒、统统与三藏有着奇特的共同语言,他们的场也因此奇特的互相吸引。狡性与水性是相通的、都一样的是无根、无原则、无厘头,爱你不需要理由、恨你也不需要理由。
可是,你说,这三藏变成了猛虎,怎么说也应该有点虎气的威猛吧?偏偏不,他变的老虎甚至连病猫都不如。原来那师父被妖术魔住,不能行走,心上明白,只是口眼难开。这也就是“邪魔侵正法”。
魔性本身就是妖术,魔性大的人,本身就是本尊被囚禁、心智被锁死的。魔性大的人的聪明、强悍、全是假的,这时候,他,只不过是魔性手里的一个木偶、一个工具。
解铃还须系铃人,谁是系铃人?不正是他本人,和老猪么?所以呀,这请回美猴王的事情,还只能老猪去做。请了回来,解了魔障,自此,三藏的那种傻里傻气的水性狡性都没有了,读者也别担心还会继续如此“尖刻”的挖苦他了。但是对八戒呢,就不好说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