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5) 须从头收拾旧山河

  按正常的情况来讲,你看这个黄袍怪,是个有灵性的妖怪、是个有些手段和法力的妖怪。尤其是,他能隐瞒公主前缘十三年,两个人孩子都那么大了,他还守口如瓶的保守着他的小秘密。从中可以知道,这个黄袍怪是个隐忍的、脑袋不容易犯糊涂的家伙。

  并且,在出发前,那得之不易的娘子,又刚刚经历了家庭纠纷、两个人重新修复关系之后,出发前郑重叮嘱他,千万不要饮酒闹事,陪领导喝酒可不要喝到原形毕露、露出妖怪的嘴脸来。

  并且这妖怪,一方面知道需要谨慎,一方面看上去早就合计好了种种对策,老妖道:“不消吩咐,自有道理。”你看他,跑到宝象国说那一番漫长的谎言,正经是经过了一番动脑筋构思的。这么多年第一次见老丈人,从这个角度看,怎么说也得收敛收敛。对不对?

  当然了你知道,他没有HOLD住。

  可是这不妨碍我们推测一下,他原计划到底来干啥来了。当然了,他已经完成的任务有目共睹,变作小白脸,博取国家信任,抹黑唐僧,反过来把他变成老虎。然后他就演不下去提前卸妆了。并且在跟小白龙打斗之后,依然想不起来变回小白脸。

  假如他继续坚持演下去,那么他原计划会是什么呢?这唐僧也收拾了、这老丈人也认了、这剩下来的事情,说不定就是把娘子接回来。可是两个妖怪小儿怎么办呢?那肯定是一刀宰了老丈人、一把抢过来王位,就把宝象国给变成一个妖怪国。

  但是,他这么成熟的性格、这么美好的梦想,怎么就喝了点酒、听了首歌、看了支舞,就露马脚了呢?

  且说小白龙意识到唐僧出麻烦、就现出龙形去打探,正好看见妖怪嘴脸的黄袍怪在吃人,就觉得这妖怪也忒没档次,吃人可是个长进的?然后就化作宫娥要诛杀妖怪。没想到妖怪厉害,自己被妖怪打败了。小白龙之所以敢下去诛杀妖怪,乃是通过看到妖怪在宫廷里吃人、推断妖怪档次低、把持不住自己,结果不是这样。

  这又说明,妖怪现出原形,并且吃人、大肆饮酒,是妖怪不由自主的、它自己控制不了自己了。别说妖怪会失控,人更是常常会失控,失控了,就是被另外的生灵给控制了。不管是被什么控制了,反正是成了人家手里的傀儡、演戏的道具。

  小说写到这里,行文有一处疏漏。那怪揭起衣服,解下腰间所佩宝剑,掣出鞘来,递与小龙。小龙接了刀,就留心,在那酒席前,上三下四,左五右六,丢开了花刀法。之前小说说的很清楚,这魔王佩戴的是大钢刀,锻造工艺都写明了:蘸钢刀,并且还是有名号的,唤作“追魂取命刀”。当时绑缚唐僧的柱子,也有名号,叫做“定魂桩”。这一疏漏,应该是小说流传中的错讹。

  白龙和蓝脸,在宝象国皇宫的银安殿中,经历了一次有意思的过招交手。

  白龙变作宫娥,上前表示要向领导敬酒。正在津津有味吃人的领导,两只手不够用,当然会同意了,主动把酒壶奉上。小龙接过壶来,将酒斟在他盏中,酒比锺高出三五分来,更不漫出。这是小龙使的“逼水法”。那怪见了不识,心中喜道:“你有这般手段?”小龙道:“还斟得有几分高哩。”那怪道:“再斟上!再斟上!”他举着壶,只情斟,那酒只情高,就如十三层宝塔一般,尖尖满满,更不漫出些须。

  你说这小说,写这种神奇的情节做什么,并且还如此的细腻?莫非是为了展示神仙的神通法力?但是,这斟酒的花絮、看上去跟主题没什么关系啊。

  那酒,斟满了杯子,被法力拘禁、不漫不溢,也不换大盅。我怎么寻思,都觉得这是表示,三藏的执著膨胀、满了、满了、他还死死的抓住不放、终于形成这样奇特的景观和局面。

  可是,如果是这样,白龙应该对着三藏表演,不应该对着黄袍怪表演啊。对了,原来,这黄袍怪,跟公主的缘分、其实也只有酒盅那么高,是他们用共同的执著、加上他们作为神仙的法力和强烈愿望、拘禁了他们的命运,犹如这酒柱一样、到了十三层宝塔的顶端。到了宝塔镇妖邪的这一天。

  其实、这黄袍怪和百花羞,这十三年的缘分,真正让他们持续这根本就不该存在缘分的,是上界的神仙们。他们下界维持私缘的私心、愿望,吻合了如来佛祖安排唐僧修行的等待,也恰好可以用来引爆唐僧同样的私心和执著。

  于是就这样,都在执著中苦苦支撑,黄袍怪和百花羞在支撑着自己不该有的日子,唐僧在支撑着自己不肯放弃的恶念面子等等。两方面都在相遇的这一刻,互相引爆。唐三藏恶念现出原形之后,这妖怪也跟着当晚就显出原形了。终于,到了问题一起解决的时候。

  话说,这百花羞和他的父王,情深意重,对不对?可是他俩,精神一样都有些问题。百花羞咱们后面谢幕的时候再谈谈,先谈谈这个宝象国国王,我怎么看,他的人品都相当的不地道。

  面见唐僧,给他通关关牒签章花押倒是痛快,毕竟两个没有怨仇。他毕竟是一个国君,可是一听到他失散姑娘的消息,他马上就一发手软,拆不开书;然后就痛哭流涕、梨花带雨。为了寻找丢失的女儿,并且你看他怎的对待下人——“自十三年前,不见了公主,两班文武官,也不知贬退了多少;宫内宫外,大小婢子、太监,也不知打死了多少。”

  猪八戒沙和尚一出现,给吓得胆颤魂惊。猪八戒一亮出来,钉耙,他立刻耻笑猪八戒那耙算做甚么兵器。猪八戒沙和尚一卖弄,又破泣为笑。小白脸女婿一番牛皮,又把他给迷得意乱情迷。

  你看这国王,残暴、糊涂、一点都没有君王的素质,哪是一个国王的形像啊,简直就是一个见风使舵的愚迷民氓。是的,这就是唐僧这一境界内王的形像,该强却弱、该弱反强,昏聩不堪。唐僧这境界的本尊就是这样的形像。

  如果三藏真的符合君子的标准,柔外刚中,他肯定不会是这样的。是啊,我一直都认为,他擅长理论,对文化的内涵却严重消化不良。本来么,中华文化就是一个身心一体的文化,不用心肯定是不行的,只从道理上理解了也是没用的,内圣外王,要用内心和身体一起来理解,身心都理解了,才能内外贯通,豁然开朗。

  君回宝殿定江山,僧去雷音参佛祖。君王回不到宝殿、定不了江山,没有王的刚强笃定,你是不可能走上真正修行之路的。





  作为业余写手,鄙人这里写点东西、不以求名、不以谋生,无非是试图有乐共享。最近日子,总有朋友说些与题无关的古怪话,打棍子的、攀亲戚的、代表我的、反正都是搅混水的,都对我的业余码字、连一点可怜的基本的尊重都没有。当然,不要求谁尊重我、没权利没资格要求您尊重我、要表示歉意我也要推拒、受不起。这样朋友的这种言辞,吾人唯一有权做的,就是不予理会。对于这种事儿、只望其他朋友不要介意就是了。

  最近要忙碌几天,恐怕难于保证更新。还望见谅。

  等结束了这宝象国的魔难,唐三藏最大的凡俗执著去掉了,西游记到了这里是一转折点。借此机会,想回头修正一下所有的错别字,有朋友指出了错别字不少,我也觉得很是汗颜。所以决定花些时间,整理出来一个合格些的版本,也可免除有些朋友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