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4) 生与死的奥义
  
  话说这西天真经,当这取经人的队伍还没有组建起来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到了中土,到了每一个南赡部洲洲民的眼皮底下了。无奈大家都是瞪着眼睛瞧空气一样,无有。对面不识真仙,乃是东土众生的一大特点。于是,那就继续组织人力取经吧……
  
  且说这个李翠莲,在阴间已经呆了大概三个月,鬼使说,因为她离世的时间太长,肉身已经报废不能用,所以这魂魄元神都无处依存,没有人皮肉身不能还阳。这李翠莲还是李翠莲,她的三魂七魄都在她咽气的时候跟着一块儿来到了阴间,这个时候的她是谁?是她的元神,她的元神带着三魂七魄以及此生在肉身所积累的一切经历的记忆与经验,组成了一个阴间的李翠莲。你瞧瞧,一个人的肉身只是一个承载体,没有了她原本的这些东西,立刻就停止运转了。如果她在肉身腐烂失效之前回来,仍然会继续活蹦乱跳的运转。
  
  可是你想过没有,后来那太宗的妹妹玉英宫主到寿,撇了这肉身而去。而这李翠莲被推入玉英宫主的肉身,李翠莲的一切记忆与特性,也瞬时就附着在了这个肉身之上,仿佛这肉身天然是她的一般。原来这肉身和魂魄,是可以任意组合的……
  
  但是这种阴间安排的组合,是带着你原有的特性,别人的特性别人带走。也就是说,给你的感觉非常自然。如果是一个人意外死了,是一个非安排的另外空间的生灵进驻这个肉身,那么,这个人在别人眼里是复活了,为什么?因为他原有的记忆、性情、三魂七魄的很多都没走,这个外来的生灵,比如说是鬼、怪、妖、狐之类的,就会继承此人原来挺多的特点和记忆。
  
  这种人,现在社会不少……啊,不少。您有兴趣判断判断么?按照我分析老猪遇见菩萨时候的反应,相信你的调查分析一定会大有斩获。
  
  对了,差点忘了交代给您另外一个判断标准,那就是细微的举止特征。什么东西附体,就会有那种东西的生物特征在这个人身上体现出来,会有所体现。对了,又忘记叮嘱一个事儿,就是有人没有死,活着就有妖物上身,这种人也就是附体了,他或她有很多他本人不能觉察的举止习性之变化,他会说一些冲口而出的他自己都没有过脑子的但是又比较怪味的话。总之,八戒跟菩萨那番谈话,非常有代表性,简直是神仙才能写出来的精彩和入骨的传神,多多品味。小说把握市井小人物,也是入骨的传神。把一个李翠莲、相氏公婆,写得活灵活现,简直就像身边周围的大活人。
  
  却说这太宗离体又还魂。再说这刘全、李翠莲死去又活来。这太宗是沉沉而去,才三天就回来,回来还因为身上阴气过重,还专门喝了两顿安神定魄汤药,才缓过劲儿来。而那刘全,明明是服毒而死,回来之后啥安魂汤也没喝,而且马上就满状态原地复活了!
  
  他不是吃了毒药被毒死的吗?那还不七窍流血、那还不毒气攻心、还不肉身被完全毁坏了?怎么这毒,居然没有阴气厉害不说,似乎他复活之后,似乎这毒副作用跟没有了一样。毒性有两种,一般世间的毒素、毒物,乃是无常手中勾命的铁索、毒到之处,人身上的各种灵体马上脱落而去。还有一种是真毒,那种毒不坏这个没用的肉身,专门销融人类另外时空层面的身体,那种毒性才是真的毒。现在中国大陆毒物盛行,并且很多都无药可解,以我之见,乃是这世间的毒、同时被附着上了那种深层的真毒。
  
  若说结局,这西游记乃是一个有点悲催的取经故事,因为丢掉已经到了手里的有字的真经,折腾了那么长时间、苦行了那么远的路途,到最后,无字的真经拿到了也不认得、却取来了有字的不真之经。我认为那燃灯古佛乃是出于“气不过”,才收走了无字真经,为啥他老人家气不过呢?因为这帮取经人,连眼皮底下、手心里头的有字真经都识不得,更不要说那无字真经了,东土众生更是不识。人家就是更钟意掺假的廉价水货。至于我为什么一再这么感叹,到得小说结尾处,一定会奉上答案的。
  
  尉迟恭奉命带上金银,到开封府来归还相良。到了开封他才发现,这相氏公婆根本不是他想象中的那种富可敌国的大老板,完全相反,是这七老八十的一大把年纪了还在做苦力活,相公在卖水,卖水呀,那在古代就是从井里一桶一桶的拔上来,然后拉着沉重的水车,到得开封府,去那繁华热闹的大街,卖水给那些南来北往的过客。这相氏的家并不是在开封府城内,却在开封府东南的祥符县城,赶着牛车,要走上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开封府城内。相婆张氏宗自家门首贩卖瓦器,对一个苍老的老太太来说,那瓦器也是沉重之物。唉,就这样清贫的老俩口,赚的一点辛苦钱,却只用够吃饭的那一点,剩下的钱,全都布施到寺庙去了、买纸钱敬菩萨佛去了。
  
  最后人家死都不肯要这金银,敬德就在开封府购买了一块大地皮盖了一座大相国寺。于是这个故事就起了重大的变化。盖了这大相国寺弘扬佛法,乃是又符合了相氏公婆的心愿,这事情敬德做的漂亮。然后相氏这笔巨款等于又奉献给佛菩萨了。而他们不知道,佛断然会返回他俩的。他俩什么都不知道,也什么都不要,结果什么都没失去,还额外得到了一份同样大的功德。
  
  那么重大变化是什么?乃是他公婆成了被买下的那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众王子、众头目的鬼魂,成了他们的王和主!为什么会给他们这么大的回报?因为他们的善良,解开了天上地下的那些用多少钱都解不开的死结,给了那么多生命的解脱。
  
  太宗回来之后对众人说的清楚:这些鬼魂乃是“无主的孤魂”。在阴间参观枉死城的时候,崔判官也说得清楚,这些鬼魂之所以滞留枉死城,乃是没有去处,“无收无管”。等做完水陆大会,这些冤魂有了去处,也重新有了自己的王。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敬德在兴建的大相国寺中,给相公相婆建立了生祠。这敬德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虽然在小说中就这么惊鸿一瞥的就过去了。
  
  有谁能看得出来呢?这贫困得掉渣的老夫妻,已经成就了天上王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