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3) 菩萨做买卖的水平
  
  西游记小说,写什么都传神。却说那南海普陀山观世音菩萨,自领了如来佛旨,在长安城访察取经的善人,日久未逢真实有德行者。也怪不得她找不到有德行的人,你看她和徒弟变作疥癞僧人在长安城转悠,整天所言所行都是跟世间人的观念相反的。眼见得江流儿和尚玄奘法师开坛作法,这菩萨又上街了。他们带着袈裟、锡杖上街做起流动摊贩来,沿街叫卖。
  
  这菩萨没遇见城管一个,倒是颇遇到一些擅长做买卖的有钱和尚。话说甄选高僧,不少和尚就想着带上钱钞、来京城活动活动,就能选上高僧了。但是很遗憾,他们带来买头衔的钱没用上,正不知道如何花差呢,遇上了这破破烂烂的疥癞僧两个,这俩僧人潦倒,但是手头上的袈裟锡杖看上去倒是名贵货。
  
  别看这有钱僧修行不咋地,砍价可是真精明。一看对方俩人的潦倒模样,就寻思着这俩人肯定缺钱花。你看他如何张口:“那癞和尚,你的袈裟要卖多少价钱?”他张口就喊人家癞和尚,你知道有多轻蔑么?你我都是佛弟子,怎么说也是同修,见面应先合十、应平等相待的嘛。他可好,这先声夺人,跟对方拉开距离,从气势上打击压倒别人,让人家没底气喊高价。
  
  然后菩萨张口就是天价。这愚僧一听,马上想这遇到大骗子了这今天,居然给我这么高的报价来砍,看来这价钱必定要往死里砍。但是看这癞和尚肯定不是做买卖的料,于是遮掩不住的笑起来,且看我如何以抄底价来搞掂。
  
  那愚僧笑道:“这两个癞和尚是疯子!是傻子!这两件粗物,就卖得七千两银子,只是除非穿上身长生不老,就得成佛作祖,也值不得这许多!拿了去!卖不成!”你看他,首先贬低对方智商、再贬低货品质量、再贬低货品实用价值,让你再也没有能抬价的着力点。然后再来个欲擒故纵,不买了,让对方心里感觉自己手头的货品马上一文不值。
  
  你看看,这有钱僧做买卖实在是精明透了,深得市井交易的精髓。换做一个普通做小买卖的,这三两句就把对方给糊弄住了。而且为了贬低袈裟的实用价值,这僧人甚至从对方也是一个和尚的角度来了一句釜底抽薪的话,那就是“只是除非穿上身长生不老,就得成佛作祖,也值不得这许多!”对于和尚来说,最高追求是什么?不就是长生不老、得正果成佛吗?切!少来,就算是达到最高追求目标,也不值得花这么多钱。
  
  哈哈,你就看吧,果然如我所说,他以为这果位是可以用钱来买的。估计他师父就是这样糊弄凡俗信众,不断的让人家捐钱捐物,以换取什么进天国、得佛果的承诺的。这简直跟现在寺庙中那些法师大师什么的一模一样的水平嘛。
  
  他以为这句话是给对方釜底抽薪,其实是抽了自家釜底的薪。他这一番自言自语、自以为得计的砍价高论,菩萨听都没听完就直接走人了。遇到这种愚昧的人精、这种傻奸之人,花一粒唾沫都是白白浪费。
  
  菩萨走着走着,就撞见了下班回家路上的丞相萧瑀。这邋遢窝囊和尚遇见大官,也不回避,大大咧咧的。但是你看那萧瑀,跟前面那愚僧的地位悬殊、高那么多,但是遇到这邋遢和尚却跟那愚僧是完全两极的相反的反应。
  
  首先,萧瑀看见袈裟就自知是不凡之物,并不对和尚的外貌做任何偏见。和尚又开出了“袈裟要五千两,锡杖要二千两”的天价。你看人家萧瑀丞相怎样对待。人家可是有涵养,看对方开出天价,就了解人家开高价的原因,给别人肯定自己价值的机会。菩萨闻言,就知道对方心意了。但是菩萨仍然不急于说好处,却说“有好处,有不好处。”哎,你见过这样卖东西的姿态么?并且菩萨居然还说“有要钱处,有不要钱处。”为何菩萨如此说?这是卖个破绽。给萧丞相领到了三岔路口。然后菩萨细述了好和不好,要钱和不要钱的理由。
  
  萧瑀一听,知道这人不是脑子进水,而是遇到高人了。这萧瑀也不考虑自己丞相的身份,也不看对方的穷样儿,下马便施礼。口称“大法长老,恕我萧瑀之罪。”就是说萧瑀为自己开始骑在马上居高临下的跟他说话而道歉!
  
  并且萧瑀就直接说想这袈裟给做水陆大会的玄奘法师用。然后就直接带着这潦倒贫僧去见皇帝!你就想想吧,这皇帝可是谁想见就能见的么?但是萧瑀为什么当即就决定这么做了?因为萧瑀看人不是看外在,而是看对方的道德层面。他听闻对方的话,就知道对方是个有资格直接跟皇帝说话的贵人!萧瑀如此器量,菩萨心中也很愉快。
  
  太宗见萧瑀引着两个疥癞僧人,立于阶下,唐王问曰:“萧瑀来奏何事?” 萧瑀就说明原因。太宗很高兴,就问那袈裟价格。菩萨依然报出最高价。太宗就跟萧瑀一样,询问袈裟与锡杖为何这么值钱。菩萨就更加详细的道出了这袈裟、锡杖的真实来历。你看这唐王与菩萨,一个坚决不要钱,一个坚决要给钱。跟那愚人全然相反。其实呀,就算这袈裟可以售卖,那愚人就算富可敌国也不会卖给他,世上的多少钱财也无法跟这佛国圣物相比。
  
  你看这菩萨,见愚人,不说话;见君子,说真话;见真人,说天机。
  
  话说这小说,为何极尽文笔描述这佛祖袈裟?天上的衣服就是这么漂亮。话说这修佛修道不是要求不执著这有形的漂亮的东西吗?你看那和尚,穿的都是土色、灰色的衣服,连头发都不留,什么都不能执著。按这道理,这修到最后到了天上,应该是什么都没有,只有存在的一念而已……
  
  太多东西,上面跟下面是反的。就看这菩萨这一天反常的样貌和言行,你就应该有所醒悟了,那天机,真的不是用寻常的观念能测度的。




  @zxdsg 2011-11-9 8:48:00
    看到这里有几个问题,不知楼主有没时间赐教。
  1. “东土的地域,跟西亚、印度等地的地气是完全不同的,各自的规律也并不一样。在哪个地域,那地方的运作机理、天地脉络,秩序都是不同。中国文化的机、天地人的机,就是按照道家所说那种规律在运作,你不遵守它,可是什么都麻烦的。”
  如楼主所说,那道家的规律到了中国以外的地域如美国就不灵了?就要按着天主教、基督教的规律来办事嘛? 或者还是说各个宗教其实还是殊途.....
  -----------------------------
  没什么深层原因,咱只揭示原因,不制造原因。小说就这么称呼,也就称呼他陈玄奘了。小说怎么样,就只能贴着小说来说。 
  @zxdsg 2011-11-9 8:48:00
  看到这里有几个问题,不知楼主有没时间赐教。
  1. “东土的地域,跟西亚、印度等地的地气是完全不同的,各自的规律也并不一样。在哪个地域,那地方的运作机理、天地脉络,秩序都是不同。中国文化的机、天地人的机,就是按照道家所说那种规律在运作,你不遵守它,可是什么都麻烦的。”
  如楼主所说,那道家的规律到了中国以外的地域如美国就不灵了?就要按着天主教、基督教的规律来办事嘛? 或者还是说各个宗教其实还是殊途.....
  -----------------------------
  @无知的好孩子 2011-11-9 9:01:00
  中国的法律到了国外自然不灵,但法律是按地域,行政区域划分。佛法不是按地域行政区域划分,是按心里,派别划分。就是说道士道法、和尚佛法、修道士圣经,按派别 人心 来划分, 我是这么理解
  -----------------------------
  道家不是宗教,按道理讲道教也没有教的。中国的道乃是遵循了天地运作的规则,不同的人遵循不同的规则,就成了一派。道教无教可言。到西方遵循西方的一些规则,但是跟西方宗教也没直接关系吧。以上都是个人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