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的一条就不必细说了,就是一部讲述“土匪”斗恶霸,充满夸张、搞笑和无厘头色彩的娱乐影片,这是表面上的东西,是给电影审查机构看的;而暗线的安排则可谓匠心独具,运用了大量的隐喻和暗示,细致而连贯的勾勒出一幅中国人民反抗暴政,实现真正共和的现实图卷,这才是影片展现的真实故事,是特意留给广大中国人民思考的。因此,这部影片其实是一部呼吁民众觉醒的现实主义大片,下面就讲一讲这部影片的暗线故事。
姜文在影片公映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让子弹飞》这部电影是我的个人的自传,不是指实际生活的经历,而是精神和心灵的自传,到时候你们看电影吧。让我们感谢姜文的作品。
1、用马拉着飞奔的列车(简称马列)来形容体制,还是马的“体质”(体制)是旧的,加上虚假的先进的外壳(列车上的气烟实际上是火锅烟不是蒸气动力)。开头出现时目的地是险恶的鹅城。意思是:国家在腐败与暴政的驱使下走进了凶险之地。
2、这种体机制既好听又好吃;
3、“屁屁屁”,对于大贪官来说,他既不具刘邦的开国之材,也不具项羽豪壮山河,大贪官的情人是最了解他的人。
益力量之马邦德(师爷):自诩精英的骑墙派
利益就是他的力量,利益就是他的原始驱动力,他是通天大骗,买国家的官赚自己的钱,但比起黄四郎毫无遮拦的霸占和使用暴力,马邦德简直委婉又善良。是的,他的骗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保护自己和老婆,你可以认为他这是一种可爱的骗。他在黄四郎和张麻子之间周旋,由始至终目的都出奇的单纯——为了钱财,为了保命,他没有黄四郎的实力,也没有麻匪的武力,他有的就是绞尽脑汁行骗,靠骗为生,在一个彻底崩溃的社会中,这是常态。至少,他让自己活得不痛苦,而张麻子的内心却很痛苦。师爷代表着社会精英阶层,或者是自诩为精英的阶层,他们是墙头草,谁强就往谁那里靠,他们不介意别人的唾沫星子,不介意别人看不起,他们 要的就是活着和利益,环境告诉他们站着是赚不到钱的,而他们比穷人更懂得致富之路,因此他们通过依附利益集团跪着赚钱,他们是非常愿意成为利益集团的狗腿帮凶的,他们从头到尾都意识不到自己的悲剧性。但他们是有人性的,他们知道如何把握度,他们知道见好就收,他们贪婪但并不过分贪婪,他们满脑子算盘和生意经。如果说垄断集团做的都是巨额投资的大买卖,那马邦德们就更像是混迹于官尝商场的民营企业家们,更像是山西的煤老板们。谁给他利益,他就听谁的,啥时候让他滚,他就滚。有时候我不知道,一个社会为什么需要这样的精英?
4、“砰”“砰”“砰”“砰”“砰”“砰”,永远是6枪,不管是开头还是最后打黄四郎,永远是6枪,否是在强调6字与4协调?
5、土匪出身的张麻子,用“筒子”能谐音“同志”,某组织的特定称呼。张麻子早年追随蔡锷,手下一干人都是革命党的同志,后来时运不济,没饭吃做了匪,同志变成“筒子”了,由革命转向弄钱花了。这就是革命的意义和革命的成果?因而极具反讽意义。
6、驾驶列车的是贪官代表马邦德一伙,还带着号令一致的长枪队(城管?)
7、列车上的旗帜是十八颗星,里外各9颗相连,注意,中心围成一个圈的是9颗星,9颗星围成圈是政治局九常委独特体制;
8、注意,打断的是马--列之间的疆绳,没有旧的机制綑缚才能真正的奔驰,切断栓在人民头脑中的那根马列的精神缰索很重要;
9、“斧头”,“腐”(斧)败将是斩断最终马列机轨翻车的最终源“头”。
10、在今天这个“和谐社会”喊得震天响而实际上最不和谐、充满压迫和不公的社会,人们的怒火无处宣泄,任何与刀棍枪弹有关的词语都令人联想翩翩,被附上一种正义的色彩。杨佳单刀赴衙门,玉娇只身斩淫官,早已成为人们竞相传诵的英雄故事。“让子弹飞”的影片问世可谓天意,“让子弹飞一会儿”似乎对于目前的政局不太明朗,于是,“让子弹飞一会儿”拿掉成了“让子弹飞”。“《让子弹飞》(一会儿)”——后面三个字在片头出现后被抹去了,可谓一语双关:即暗喻反抗者的子弹已经飞出去,一会儿就会击中目标;又嘲讽当局居然不知道他的子弹——这部电影公演的子弹已经飞出去了,等广电总局反应过来后,已经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