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革命成功后把座椅让给老百姓,影片快结尾时象征自由民主的飞鹰在他头上盘旋。同时也烘托了护国勇士们的高贵品格,不为钱、不为官、不为女人,只为实现一个没有中共的新中国,这样的勇士也正是当今中国的希望所在。
而实际上影片在片面反映事实,为塑造开明派的英雄形象,完全无视现实中此起彼伏的群体抗争,试图反复论证社会变革只能在开明派的主导下进行。影片中也低估了民间知识分子的作用,把民间知识分子说成是非不分,并为开明派推卸责任。马邦德和花姐是影片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前者会写戏文,后来投机做了贪官,是利益集团的走狗;后者会画画像、为强权击鼓,被实权派欺压,是民间知识分子的代表。
147、一旦革命成功,开明派张牧之的兄弟都要自立山头,离他而去,张牧之的兄弟中间很可能会重新产生新的黄四郎;
影片把民间知识分子明确地分为左右两派,说明作者对社会的洞察力很不一般。影片中有两次左右手持枪的镜头,第一次是花姐在投身革命前花姐持枪对准张牧之,张牧之说道:“你左手拿枪的意思我懂(左派),你右手拿枪的意思我懂(右派),你就这么待着我不懂。”“我不打你,你不恨我,你不拿枪对准黄四郎,为什么对准我?”花姐答道:“因为你是好人(开明派)”。
148、张牧之将“左派”和“右派”的制衡利器送给代表知识分子的花姐,知识分子派能否能制衡未来的新当权派还是个未知数;
149、最终赢得胜利的还是黄四郎们,一个黄四郎死去,另外的黄四郎会重新产生,电影的结尾暗示,张牧之的兄弟中间很可能会重新产生新的黄四郎(如果多数民众不醒过来主动控制他们的话)。所以,启蒙还得继续,但是,黄四郎们当然会积极阻碍这个过程,这才是真正的核心问题。
150、“麻匪”兄弟,坐着与马邦德来时同样的火车,驾驶列车的换成了张牧之的弟兄带着花姐,花姐则代表了左右派知识分子。张牧之的弟兄代表了新体制内开明派;
151、国家在体制内开明派带领左右派的共同治理下回到了改革开放的前行,这次仍是马列火车方向是上海(繁荣的象征)、浦东(改革开放的象征),旗帜依旧。伴着《阳光照样升起》的歌曲,走上同样的轨道,这也是暗指革命成功之后的换汤不换药?而张牧之看到这一幕后,似有所悟,于是驾驭马跟上火车走的方向,代表革命仍在继续......
《全书完》-欢迎思考,感谢传阅!
编辑、制作、整理、图文:我本善良 2011年2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