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马前课》

 

我们在第一章介绍过诸葛亮与《马前课》,马前课非常简洁明了,只有十四课,每一课预言一个历史时代,而且每一课都按顺序排列。每一个历史时代过去后,人们回头一看就会发现诸葛亮的预言准确得惊人,其中,《马前课》的前十课已经发生。

 

──第一课──

无力回天 鞠躬尽瘁

阴居阳拂 八千女鬼

 

这一课是诸葛亮对他自己的预言,诸葛亮早已知道汉朝气数已尽,一切努力都是「无力回天」,但他还是要尽己之力辅佐蜀汉,不负刘备三顾之情、托孤之义,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诸葛亮于西元227228229231234年共五次北伐曹魏,力图恢复中原,再兴大汉江山。结果在第五次北伐时,诸葛亮病逝于陕西渭水南岸五丈原,就如他在《出师表》中所写的,为了再兴汉室,耗尽心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诸葛亮逝世后,宦官黄皓在后主刘禅身边掌握大权,国事日乱、小人当道,可谓「阴居阳拂」,大将姜维也只能维持残局。

 

西元263年,曹魏大将锺会大举南征,姜维据守剑门关(四川剑阁北),战事胶着。曹魏的另一位大将邓艾却从阴平郡(甘肃文县),深入万山,直取蜀汉重镇江油(四川江油),进入成都平原。后主刘禅听说敌军已距成都不远,根本没有想到抵抗,也没有想到姜维大军仍完整的屯镇在前方,就迫不及待地投降曹魏,蜀汉至此终结。「八千女鬼」合起来,就是一个「魏」字。

 

──第二课── 

火上有火 光烛中土

称名不正 江东有虎

 

这一课预言的是晋朝。司马家族在曹魏掌握大权,宰相司马昭已成为实质上的统治者。西元265年宰相司马昭逝世,他的儿子司马炎立即下令让曹魏最后一任皇帝魏元帝曹奂禅让。司马炎建立晋朝,首都设在洛阳。「火上有火」就是「炎」字,指武帝司马炎。

 

西元280年,晋朝军队攻陷建业(现江苏南京,西晋末年改称建康),把东吴最后一任皇帝孙皓活捉。晋朝一统天下,可谓「光烛中土」。因为司马炎的晋朝实质上是篡夺曹魏而建立的,因此「称名不正」。

 

西元291年,八王之乱开始,中原被少数民族占据。西元317年镇守建康的亲王司马睿宣布继位称帝,并建都建康,史称「东晋」。建康地处江东,故曰「江东有虎」。

 

──第三课── 

扰扰中原 山河无主

二三其位 羊终马始

 

这一课预言的是八王之乱、五胡十六国以及南北朝时代,时间横跨二百九十八年(西元291年~589年)。

 

西元290年,司马炎逝世,司马炎的嫡子司马衷继位,是为惠帝。惠帝十分昏庸,听见大臣说民间饥荒,有人没饭吃而饿死,他竟回说:「为什么不吃肉?」由此可见其无能与无知。

 

惠帝继位的第二年,爆发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是八个司马家族的亲王为了权力和皇位而互相残杀,中原从此大乱。从西元291年第一个亲王司马亮被杀,到西元311年第八个亲王司马越死去,历时二十一年,结束了晋王朝刚刚建立起来的统一局面。

 

西元304年,八王之乱正高潮时,五胡十六国(又称五胡乱华)时代来临。「胡」是古代汉人对汉民族以外,尤其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五胡,当时指的是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五胡乱华期间,除东晋外,各政权按建立时间排列如下(灭亡时间标于括号中):

 

西元304年,氐族人李雄在成都宣布建立成汉(亡于347年);同年,匈奴族人刘渊建立汉

           赵,定都平阳(山西临汾)(亡于329年)。

 

西元319年,羯族人石勒建立后赵(亡于351年)。

 

西元320年,汉人张茂在凉州(甘肃武威)称王建立前凉(亡于376年)。

 

西元337年,鲜卑族人慕容就在棘城(辽宁义县)建立前燕(亡于370年)。

 

西元350年,汉人冉闵建立冉魏(亡于352年)。

 

西元351年,氐族人苻坚建立前秦,定都长安(亡于394年)。

 

西元384年,鲜卑族人慕容垂建立后燕(亡于407年);鲜卑族人慕容泓建立西燕(亡于394

           年);羌族人姚苌建立后秦(亡于417年)。

 

西元385年,鲜卑族人乞伏国仁在勇士堡(甘肃榆中),建立西秦(亡于400年)。

 

西元386年,氐族人吕光建立后凉(亡于403年);同年,鲜卑族人拓拔珪建立北魏,定都

           盛乐(内蒙古和林格尔)(亡于534年)。

 

西元397年,鲜卑族建立南凉(亡于414年);同年,匈奴族建立北凉(亡于439年)。

 

西元398年,鲜卑族人慕容德在滑台(河南滑县)建立南燕(亡于410年)。

 

西元400年,西凉建立(亡于421年),定都敦煌(甘肃敦煌)。  

 

西元405年,东晋的益州(四川)兵变,谯纵建立西蜀王国(亡于413年)。

 

西元407年,匈奴族人赫连勃勃在朔方地区(河套)建立胡夏(亡于431年);同年,高句

           丽人高云建立北燕(亡于436年)。

 

西元409年,西秦复国(亡于431年)。

 

南北朝时代,各朝按南北顺序排列如下︰

 

西元420年,东晋大将把皇帝司马德文罢黜。刘裕当了皇帝,建立刘宋。西元439年,北魏统一北中国,南北朝时代拉开序幕。

 

在南中国,西元479年,萧道成篡夺刘宋建立南齐;西元502年,萧衍命篡夺南齐建立南梁;西元557年,南梁大将陈霸先篡夺南梁建立南陈。  

 

在北中国,北魏在西元534年分为东魏和西魏两朝。西元550年,东魏被高洋篡位,建立北齐。西元557年,西魏被宇文觉篡位,建立北周。西元577年,北齐被北周吞并。西元581年,北周被国舅杨坚篡位,改称隋。西元589年,隋灭南陈。南北朝时代结束。   

 

从以上排列可以看出,在这298年中,无论五胡十六国还是南北朝,各朝、各国的国运都很短,长的几十年,短的才几年(「二三其位」)。只有北魏国运稍长,但也只有148年,果真应了:「扰扰中原,山河无主,二三其位」之句。「马始」指天下大乱起于司马家族的晋朝,「羊终」的「羊」是杨的谐音,暗指大乱结束于杨坚建立的隋朝。

 

──第四课──

十八男儿 起于太原

动则得解 日月丽天

 

这一课是预言隋朝末年,李唐起于太原。西元604年杨广弒父继位,称为隋炀帝。杨广残暴无德,西元611年起,天下始乱。反王一十八,烟尘三十六,天下大乱,群雄并起。

 

西元617年,太原留守李渊见天下大乱,隋朝国运将终,决意起兵平定天下。「十八男儿」就是李字(十八合起来是木字,男儿就是子,木子合起来是李字)。「起于太原」指李渊是太原留守,起兵平天下也是始于太原。

 

李渊因为和隋炀帝是表亲,所以不愿起兵。当时有谣言说姓「李」的将代替姓「杨」的君临天下,杨广对他很忌讳,太原又是兵家必争之地,李渊当时如不起兵则很有可能被李密、杜伏威等反王消灭;起兵则生,不起兵则死,李渊当时面对的形势真可谓「动则得解」。所以李渊不得不冒险起兵,死中求生。

 

李渊次子李世民是一代英雄,先后击败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反王,打下了大唐江山。西元626年,李渊传位给李世民,自己退居为太上皇。李世民继位后,重用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贤臣,政治廉洁,风调雨顺,农业上每年都是大丰收,社会安定而繁荣。西元632年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共390人,年终,李世民准许他们回家办理后事,第二年秋天再回来受死(古时秋天行刑)。西元6339月,390人全部回狱,无一人逃亡。社会秩序安定,夜不闭户,天下大治,可谓「日月丽天」,这段历史被称为「贞观之治」。

 

不过「日月丽天」也可理解为武则天当政,因为武则天为自己造了一个新字「曌」作为自己的名字,该字上半截是明字,即日月,下半截是空字,即天字,含义为日月当空。

 

──第五课── 

五十年中 其数有八

小人道长 生灵荼毒

 

这一课是预言大唐末年,藩镇割据演变来的五代大乱。

 

西元907年,唐朝宗亲、宦官、当朝士太夫均在李克用、黄巢旧属朱温(后降唐,被封宣武节度使,并赐名全忠)的恶斗中诛杀殆尽,哀帝成了唐室孑遗,于天佑四年(西元907年)下诏「禅位」于朱温,唐室正式灭亡。朱温改国号后为梁太祖,五代历史就此展开。从朱温篡唐到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大宋(西元960年),经过了五十年左右,故曰「五十年中」。  

 

在这「五十年中」,中原地区先后有朱温建立的后梁(西元907年~923年);李存勖建立的后唐(西元923年~936年);石敬瑭建立的后晋(西元936年~946年);刘知远建立的后汉(西元946年~979年,其在950年后只局限在太原一带);郭威建立的后周(西元951年~960年)这5个短命王朝,故曰「五代」。

 

「五代」共有八个姓氏(家族)的人当上皇帝:后梁皇帝姓朱;后唐就复杂了,李存勖是唐朝大将李克用的儿子,李克用还有一个干儿子李嗣源,李存勖死于兵变,全族被屠,李嗣源就当上了皇帝。李嗣源死后由他的儿子李从厚继承皇位。不久,李从厚的义兄李从珂起兵杀掉了李从厚,自己当上了皇帝。这样一来,李存勖、李嗣源、李从珂虽然都姓李,但事实上一点血缘关系也没有,算下来后唐就有三个李姓家族的人当皇帝;后晋皇帝姓石;后汉皇帝姓刘;后周也复杂,后周开国皇帝郭威全家都被后汉皇帝所杀,郭威只得将柴荣收为养子,改姓为郭,因此后周事实上是郭、柴二姓组成,而也就恰好应了「其数有八」这句话。

 

五代都是短命王朝,五个朝代加起来只有五十三年(西元907960年),很多大臣都是今日效忠这个皇上、明天投靠那位皇上,古时那种大臣忠心无二、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忠义都不再被人推崇了。

 

比如后唐有个大臣叫冯道,可算是后唐开国元老。石敬瑭灭了后唐,冯道毫不畏惧,打了个包衭就投奔后晋。不久后契丹大军压境而来,攻入开封,擒了后晋皇帝,冯道又去归附契丹。刘知远建立后汉,冯道又归附了后汉,后来又归附后周,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五代的皇帝几乎全是昏君,所以国运都不长。特别是石敬瑭为称帝向契丹国(辽国)割让燕云十六州的土地作为报酬,还称契丹皇帝为「父」,自称为「儿」,人称「儿皇帝」;后汉的皇帝也要依靠契丹,称「侄皇帝」,故曰「小人道长」。五代大乱,兵连祸结,其结果自然是「生灵荼毒」。

 

──第六课──

惟天生水 顺天应人

刚中柔外 土乃生金

 

这一课预言的是宋朝。 宋太祖赵匡胤于西元960年黄袍加身,结束五代,创立大宋,赵光义于西元979年一统天下。西元961年,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根绝了兵变之源。大宋创立以来,对前代各朝各国的皇帝、大臣均未大加杀戮,对平民百姓也能实行仁政,修生养息,怀柔以安天下,平民百姓渴望的天下太平得以实现。古人云「上天有好生之德」,「水性至柔」,故而本课首句为「惟天生水,顺天应人」。  

 

但到了北宋末年时,皇帝昏庸,对平民的赋税日益加重,早已不复宋朝初年太平景象。宋徽宗常常微服出宫,夜宿娼门,还在宫中设小市场,宫女们扮成商贩卖酒卖茶,徽宗扮成乞丐挨门行乞,大家取乐,昏君心中早已不存大宋二百年家国,数千里锦绣河山。徽宗时大兴花石纲、生辰纲等这纲、那纲(纲就是民间向皇上进贡的财物)弄得民不聊生,反抗四起,如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智取生辰纲」替天行道,即是小说反应民间的例子。当时民间出现了因为百姓们无法忍受花石纲的搜刮劫掠而导致的方腊起义,徽宗命军队残酷镇压,而不是使用怀柔政策,可谓对内用刚(纲),「刚」字其实是一语双关。

在军事上,宋朝从创立以来一直就力量薄弱。文职人员担任军队统帅,负责实际作战的将领则是临时委派,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西元1004年辽国南征,辽宋达成「澶渊之盟」,宋朝居然要向辽国每年进贡十万两白银,二十四万匹绸缎。西元1038年党项人李元昊建立西夏。宋朝与西夏几乎每战必败,只好每年向西夏缴纳绸缎十三万匹,白银五万两,茶叶二万斤。可谓对外用柔,宋朝内外政策可用「刚中柔外」来形容。  

 

本课首句为「惟天生水」代指宋朝,按五行学说土克水,那么土所生的金朝就是宋朝的克星,故曰「土乃生金」。  

 

西元1120年,金、宋达成对辽国的夹击密约。在金、宋夹击下,辽国灭亡。西元1125年,金灭辽后对宋发动攻击,西元1126年,北宋灭亡,金军把宋徽宗、宋钦宗全体皇族三千余人掳往金朝──这就是靖康之耻,在历史上被视为汉民族的奇耻大辱。唯一漏网的皇族康王赵构逃往临安(浙江杭州)建立南宋。  

 

──第七课── 

一元复始 以刚处中

五五相传 尔西我东

 

这一课预言的是元朝。「一元复始」暗指元朝国号。

 

蒙古人对汉人的统治是十分严厉的。蒙古人把汉人列为三等和四等的国民(一等国民是蒙古人,二等国民是色目人,即中亚人)。元朝规定每二十家编为一「甲」,首长称「甲主」,由蒙古人担任,并严厉规定:禁止汉人打猎,禁止汉人学习武术,禁止汉人持有兵器,禁止汉人集会拜神,禁止汉人赶集赶场作买卖,禁止汉人夜间走路。故曰「以刚处中」。  

 

「五五相传」是指元朝从元世祖忽必烈开始到元顺帝脱欢帖木儿为止,共有十位皇帝,五五相加即为十。

 

蒙古人从成吉思汗开始东征西讨,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面积有三千万平方公里空前巨大的蒙古帝国,分成各个汗国,由蒙古大汗统辖。蒙古大汗忽必烈把蒙古帝国首都迁到中国,并起国号为「元」,任中国皇帝。元朝灭亡,各个汗国也分崩离析,不久即各自消亡,故曰「尔西我东」。

 

──第八课──

日月丽天 其色若赤

绵绵延延 凡十六叶

 

这一课预言的是明朝。「日月丽天」是指明朝国号,日月合起来就是「明」字。「其色若赤」暗指明朝开国皇帝的姓氏为「朱」,「赤」就是红色,「朱」也有红色的意思。

明朝从太祖朱元璋到思宗朱由检共有十六位皇帝,排列如下:

 

1、明太祖(西元1328年~1398年)

 

2、惠帝(西元1399年~1402年)

 

3、成祖(西元1403年~1424年)

 

4、仁宗(西元1425年)

 

5、宣宗(西元1426年~1435年)

 

6、英宗(西元1436年~1449年,1457年~1464年)

 

7、景帝(西元1450年~1456年)

 

8、宪宗(西元1465年~1487年)

 

9、孝宗(西元1488年~1505年)

 

10、武宗(西元1506年~1521年)

 

11、世宗(西元1522年~1566年)

 

12、穆宗(西元1567年~1572年)

 

13、神宗(西元1573年~1620年)

 

14、光宗(西元1620年)

 

15、熹宗(西元1621年~1627年)

 

16、思宗(西元1628年~1644年)

 

明朝在李自成攻克北京、思宗自缢后,皇室与大臣南逃江南,一连串立了三个皇帝,但都不计算在内,因为此时下一个正统王朝清朝已经开始。

 

大明王朝十六位皇帝,正好应了「绵绵延延,凡十六叶」这句话。

 

──第九课── 

水月有主 古月为君

十传绝统 相敬若宾

 

这一课是预言清朝。「水月有主」就好像是一个字谜,谜底为「清」字,是下一个朝代的国号。「水」为「清」字的水字旁(三点水);「月」为「清」字右半边的「青」字的下半截;「主」字形就如「清」字右半边的「青」字的上半截。

 

「古月」合起来就是一个「胡」字,「胡」是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统称。「古月为君」是指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清朝也确是东北的满族建立的。

 

清朝入关以来共有十位皇帝,按其年号依次排列如下:顺治(西元1644年~1661年)、康熙(西元1662年~1722年)、雍正(西元1723年~1735年)、乾隆(西元1736年~1796年)、嘉庆(西元1797年~1820年)、道光(西元1821年~1850年)、咸丰(西元1851年~1861年)、同治(西元1862年~1874年)、光绪(西元1875年~1908年)、宣统(西元1909年~1911年)。「十传」就是指这十位皇帝,「绝统」是指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年号为「宣统」。

 

西元1912213日,宣统正式颁布退位诏书,大清王朝正式走下历史舞台,新的国民政府宣布优待清朝王室成员,允许退位的清帝依然住在皇宫里面,给予其访华外国元首的待遇,而且全国上下对满族人民也没有歧视,宣布中华民国是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故曰「相敬若宾」。

 

──第十课── 

豕后牛前 千人一口

五二倒置 朋来无咎

 

这一课预言的是中华民国。西元19111010日,同盟会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1029日山西太原新军起义,阎锡山被推举为军政府都督;1030日,昆明新军起义,成立了以蔡锷为总督的军政府;1031日,南昌新军起义,也成立了军政府;其它各地也纷纷通电独立,大清王朝四面楚歌,摇摇欲坠。西元1912213日清帝正式退位,大清王朝结束,「豕后牛前」指的就是这件事:西元1911年是辛亥年,也是猪年,豕即是指猪,而西元1913年是牛年,因此西元1912年清帝退位之年就是「豕后牛前」之年。

 

「千人一口」是个字谜,「千、人、口」三字合起来就是共和的「和」字。中华民国是共和国,推行民主制度。

 

「五二倒置」是形容共和国的国体和制度,在共和国里一切权力是属于人民的,共和国的国家元首叫总统,总统是民选的,人民不满意了可以弹劾他,这一切和帝王专制的国家是倒过来的。君主在过去被形容为「九五之尊」,故诸葛亮用「五二倒置」来描绘这一切。

 

「朋来无咎」是指中华民国在统治大陆期间,因积贫积弱,民国草创,故而在国际上受欺负,受到了日本等国的侵略。「朋」,外邦也。

 

到此为止,《马前课》的前十课已经完全破解出来,而诸葛亮预言的准确率则达百分之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