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预言览粹

      ~中外预言浅析

 

本卷我们将介绍一些比较著名的预言及其解析。鉴于篇幅有限,对有些长篇作品,我们只能作部分介绍。下面就让我们只乘预言之舟,到历史中去畅游一番。

 

第三章   民谣中的预言

 

除了前面提到的这些大预言家之外,历朝历代还有许多预言是以碑铭石刻,或者是童谣、民谚的方式流传的,多数都与当时的兴衰祸福有关。这些预言的作者根本无法考证了,也许是出自某些「世外高人」之手,多用来提醒、警惕当时人们。在此仅介绍几例。

弧箕服,实亡周国

    《史记周本纪》记载,西周周宣王在都城镐京大街上听到有一群儿童喊道:「弧箕服,实亡周国。」宣王大惊,以为卖「弧箕服」(装箭的袋子)的人要造反,下令把卖「弧箕服」的统统抓起来杀掉。他哪里知道,这里讲的「弧箕服」其实是另有所指。

    当时,有一对在卖弧箕服的老年夫妇为逃避追捕而跑到城外,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女婴,觉得可怜,便收养了下来。后来,这对夫妇逃到了褒部落,这个女婴就由褒族人养大,而她不是别人,正是后来「烽火戏诸侯」的褒姒。。

    长大后的褒姒美貌非凡,后来褒族首领为了营救被周幽王关押的褒族大臣,便施用美人计,将褒姒送给幽王。周幽王就是当年宣王的儿子,西周最后一个皇帝,此人荒淫无道,得了褒姒,更是欣喜若狂,但这褒姒偏偏却是个冰山美人,从来不笑,令幽王颇为烦恼。

    当时都城外骊山的烽火台,是专门用来点火报信,在西戎进攻时令各路诸侯前来救驾之用,不可轻易点燃。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竟然下令点燃烽火,戏弄了诸侯;褒姒见此闹剧,终于破颜一笑。

    后来西戎真的前来进犯时,面对升起的烽火,各路诸侯以为幽王又在搞什么花招,未作回应。周幽王被迫出逃,后来在骊山被西戎杀死,西周也就此灭亡。「弧箕服,实亡周国」的预言就这样应验了,这恐怕是幽王的父亲宣王万万想不到的。

亡秦者,胡也

秦始皇建立秦朝后,做梦都希望江山永保,家天下可延至千世万世,但偏偏在一块偶然发现的石碑上刻了一则谶语,令他寝食难安,这则谶语就是「亡秦者,胡也」。

当时北方的匈奴十分强大,中原称其为胡。秦始皇便将匈奴人视为亡秦之患,于是派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以绝后患。蒙恬北逐匈奴,收复了大片失地,修筑了万里长城,以防胡人南侵。浩大的工程给百姓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民间怨声载道,孟姜女哭长城以悼夫君的故事正是当时的写照。另外,由于秦始皇严令苛政,焚书坑儒、穷兵黩武,终于在他的儿子秦二世胡亥当政时,反秦起义四起,秦朝也因而灭亡了。

秦始皇以为「亡秦者,胡也」的「胡」,指的是胡人,但怎么也料想不到,真正的「亡秦者」,其实是他的儿子胡亥。真是人算不如天算,预言就这样成真了。如果读者感兴趣,可以参照《史记.秦始皇本纪》。

千里草,何青青

据《后汉书》记载,汉献帝元年初,长安有童谣说,「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乍听之下难解其意。「千里草」实为「董」,「十日卜」为「卓」,这首童谣讲的是董卓。无论是「千里草」还是「十日卜」,都是自下而上解字,不同于通常的自上而下的解法,当中暗示了董卓将自下摩上,以臣凌君;「青青」是指爆发,暗指董卓暴盛当权,却又迅速败亡,落得「不得生」的结局。

董卓因为飞扬跋扈引起诸侯讨伐,最后被吕布所杀。

童谣预言黄巢之乱

唐朝僖宗年间,长安流传一首童谣:「八月无霜塞草青,将军骑马出空城。汉家天子西巡狩,犹向江东更索兵。」

当时正值黄巢作乱,唐僖宗整日闷闷不乐。听到这首童谣,虽不太明白意思,却知道不太吉利。

次年,广明元年(西元880年),黄巢军渡长江,跨淮河,占领洛阳。而后西进潼关,并占领了这座长安门户。消息传到长安,当朝宰相服毒自杀,僖宗皇帝向西南逃往成都。

据史书记载,「八月无霜塞草青」是说草还未黄,暗示还未遇到黄巢,稍晚一些时间,就会遭霜变黄,那时将遇到黄巢。「将军骑马出空城」暗劝僖宗应快速逃出京城长安。「汉家天子西巡狩,犹向江东更索兵」,正是预言僖宗逃往四川后,派使者到江东调兵救驾。

莫逐燕,逐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其孙惠帝即位,着手削藩以巩固自己的势力。在铲除了几个势力较小的藩王后,将矛头指向手握重兵的燕王朱棣。朱棣虽负抵御蒙古之重任,是举足轻重的藩王,但这一次,即使装疯也不能免于被削藩的命运。最后燕王朱棣起兵打败建文帝,攻占南京,作了皇帝。

当时惠帝削藩期间,曾有一疯道士在街头唱曰:「莫逐燕,逐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事后人们终于知道,「莫逐燕」是指不要逼迫燕王,否则燕王必将高飞,最后成为皇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