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凯《基层文革泥泞路》chm+txt

政治禁书版提供中国大陆政治禁书下载阅读分享,所有跟中国政治、经济、人权、民主自由、文革六四等相关的所有政治禁书下载阅读和分享。
  • Advertisement
高速翻墙
本贴由热心网友分享,或收集于网络,如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刘国凯《基层文革泥泞路》chm+txt

帖子荆轲 » 2013-05-06 19:53

直连:

刘国凯:《基层文革泥泞路》

目录

阅读刘国凯(《基层文革泥泞路》序言)——胡平小引——民众的挣扎和苦难不应被历史迷土尘封

上编
一、共青团主动向我套近乎又把我甩开
二、我被摈除在大学门外之迷
三、“迷”底解开了
中编
一、中共机关的状况——我开始认识社会(之一)二、中国农村的状况——我开始认识社会(之二)三、红皮白心的“革命接班人”四、参加黄埔税务所小四清工作组
五、我做了“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打手
六、母亲遭难对我思想情绪的冲击七、二弟刘国铸被打成现行反革命
八、“红色恐怖”来临时的兄弟会议九、政办主任李初寿的全面出击十、对“鬼见愁对联”的憎恨与暗击十一、令我极为惊愕的共产党干部斗共产党干部十二、大浪掀起前的平静十三、大浪掀起,我无可奈何地成了保皇派十四、令我惊讶的批“资反线”热潮十五、保皇皮、造反心的特别人物
十六、弟弟刘国旋在广州二十一中树起反出身歧视的造反大旗
十七、参与一场激烈的街头辩论导致红旗派观点形成十八、税务局“丁类”人员的异常表现
十九、目睹“五.三绝食”决心离开税务局

下编
一、新的环境——广州有线电厂二、厂长黄天来其人
三、黄天来的权威经过冶炼四、我真实面目的恢复与广州有线电厂造反者的重新结集
五、血腥的七、八月之交六、广州有线电厂造反派之构成
七、广州有线电厂保派之构成
八、又一个特例——地总广州有线电厂分部”九、我们的造反行动
十、关于有线电厂八一战斗兵团的一场辩论会
十一、令造反派由兴变衰的10.13火案
十二、泥泞路上漫无目标的跋涉
十三、与弟弟刘国旋的争吵
十四、失去理智的行动
十五、腥风血雨四面袭来十六、广州有线电厂的镇压行动
十七、广州有线电厂革委会成立的特殊性十八、弟弟入狱、母亲自杀
十九、情况补记、个案追踪二十、我的遗憾、我的庆幸、我的思索

附录
附录一、以适当的退却换取更多的政治空间
附录二、达摩克利斯剑下的抗争附录三、从广州、深圳到纽约——我的故乡在远方
附录四、黄稼昌老师,我不再记恨您


阅读刘国凯(《基层文革泥泞路》序言)——胡平
  如果你想认真地了解或研究文化革命,我建议,你应该读读刘国凯。
  今年是文革四十周年。迄今为止,海内外已经发表了很多有关文革的著述。大体上说,有两类文字最受读者关注,一类是文革风云人物的文革经历,一类是专家学者的研究论文。相比之下,刘国凯好像两头都不占。刘国凯不算文革风云人物,虽然他是文革自始至终的积极参与者,但若论当年的名气,刘国凯还比不过他那位曾经当过广州中学生造反派头头的兄弟刘国旋。另外,在一般人心目中,刘国凯也算不上什么专家学者,因为他既没有硕士博士的学历学位,也没有教授研究员的职称头衔。所以刘国凯的著作常常引不起一般读者的重视。这实在是莫大的遗憾。依我之见,很少有人比刘国凯更担得起文革研究专家这一称号的了。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到今天,三十几年来,刘国凯为文革写下了洋洋数十万言的论述,而这些著述都是在繁重的谋生劳作之余,有的还是在危险的政治高压之下完成的。事实上,刘国凯是把对文革这段历史的清理与研究视为自己的终生志业。单单是这份执著就足以令人肃然起敬。
  说起刘国凯对文革的研究,一出手就不同凡响。他那部十余万言的《文化革命简析》,秘密写作于七十年代初期,首次以油印方式于八零年12月发表在广州地区民间刊物《人民之声》。作者的勇气固然令人钦佩,作者的洞见尤其令人赞叹。《文化革命简析》无疑是当时出自大陆人之手的论述文革的一部杰作。可惜的是当时只印了区区几十册,读到的人极少极少,远远没有造成它本来应该造成的重大反响。后来虽然有旅居香港的学者陈佩华慧眼识珠,将此文译成英文,引起一些西方学者的重视,但在中文世界的影响仍然极其有限。一部呕心沥血之作,本来是该一鸣惊人的,结果却被严重忽视,几乎是默默无闻。造化如此不公,但刘国凯并不气馁。他锲而不舍,孜孜不倦,就文革问题继续写下了几十万字的论述,自成一家之言,也慢慢地赢得了较多的读者和学者的注意。这里我向读者热烈推荐刘国凯这本新著,也是出于对刘国凯文革研究遭到多年冷遇的不平之鸣,忍不住为之大声疾呼,摇旗呐喊,希望能唤起更多的人重视刘国凯的文革研究,因为那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刘国凯这本新书《基层文革泥泞路》,和他先前的文革著述有所不同。刘国凯先前的文革著述,大多是理论性的,虽然也有叙述性的(如“广州红旗派的兴亡”),但其叙述方式也是非个人性的。《基层文革泥泞路》则不然。《基层文革泥泞路》实际上是一部自传;准确地说,是一部思想自传,如本书之副标题--“一个普通人青少年时期的心路历程”。作者叙述自己在文革前夕和文革之中的亲身经历,主要是叙述自己在所在单位的文革经历。作者并不局限于叙事,作者更写到了自己在当时的种种心理感受与思考,还写到了自己在事后的反思。作者说:“作为一个平常人,我写些昔日的经历,只是想用以说明自己思想意识、爱憎情愫的形成过程而已。”
  我尝言:“也许,我们这代人所能留下的最有价值的文字就是自传了。”因为极权统治是否定个人独立价值的,所以个人历史的写作就是对这种统治的有力反抗。不错,刘国凯不是文革风云人物,他在文革中似乎并无多少叱咤风云的突出表现。我们知道,文革的一个重大特点就是它一度打破了原有的僵硬死板的社会秩序,从而给许许多多的人才提供了一个表演的舞台,所以才会有“一大批本来不出名的革命青少年成了勇敢的闯将”(语出十六条)。平心而论,文革期间冒出来的各色风云人物,尽管都离不开因缘际会,但大多数也确有某种过人之处。然而文革提供的舞台又是那么低矮,个子高的人知道自己一使劲跳就会碰破头,所以免不了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反倒多半成不了前台人物。刘国凯就是这类人。刘国凯在文革期间没有什么显赫的表现,而等到文革之后的1979年,却是他在广州率先高举民主大旗,首创民间刊物《人民之声》。冰冻三尺,岂是一日之寒?刘国凯的文革经历,虽然没有多少戏剧性的浪漫,但却有着更为厚重的内涵。值得写,值得读。

  刘国凯这部新书是思想自传。这就更有阅读的价值。在个人历史写作中,我最看重的就是个人思想史或曰个人心路历程。我认为,为了把握我们那一段人生经历,重要的不在于看一个人得到了什么,而在于他追求过什么;不在于他做了些什么,而在于他想了些什么。我们的那段历史,主要不是外在活动的历史,而是内在精神的历史。刘国凯后来成为坚定的民主斗士。他所具有的民主理念,就和我们那一代民主人士一样,尽管从思想史来看并没有什么新颖独创,但是其获得这些理念的那段过程却堪称独特而弥足珍贵。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文革亲历者写的自传已经出版了不少,其中也包括若干部思想自传(例如我的老朋友、哲学家徐友渔写的《蓦然回首》,作者称之为“自己的精神档案”)。但这些作品基本上都出自当年的青年学生,而这些当年的学生后来又基本上都进入学院成为学者。刘国凯的情况则不一样。刘国凯先前因家庭政治原因“考”不上大学,在文革初期是税务局的小职员,然后转成一名普通工人。因此,他的经验、感受和思考便天然地与青年学生有所不同。刘国凯后来又因为年龄关系未能赶上高考的末班车,虽然拿下了三张业余大学电视大学的本科文凭,但仍然身在所谓学界之外。这一方面是遗憾。我并不是说上大学或读研究生能学到多少了不起的知识――中国的高等教育实在乏善可陈;重要的是,进入学院使你获得了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你有更多的好书可读,另外也总会遇到一些智力相当并志同道合的同学。这对自己扩展眼界刺激思考大有好处。然而另一方面,正如朱学勤所说:“在近代知识体制取代从前那种民间性私人传授方式以后,大学垄断了高级知识的传承渠道,一方面是有效,它能大规模传授知识,批量化复制知识;另一方面是有害,它在大规模复制知识的同时,也在大规模腐蚀、阉割知识的个性灵魂。”刘国凯不曾进入中国的学院,那也免于其思想遭受腐蚀,更多地保持了其固有的观察角度和思考特色。这就增加了刘国凯这部书的独特价值。
  刘国凯自称中国的“草根型持不同政见者”。他说他相信他对文化革命的观点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尤其是能在中年以上的蓝领工人中获得广泛的共鸣。我对刘国凯的文革观相当欣赏但并非完全赞同。我认为刘国凯的文革观包含有许多真知灼见,也确实具有不可低估的社会基础。因此,不论你对文革持何种见解,你都应该重视刘国凯。这本《基层文革泥泞路》可以说是刘国凯文革著述的一篇导读。 
荆轲
禁书达人
帖子: 231
附件下载( ATTACHMENTS DOWNLOAD )
刘国凯《基层文革泥泞路》chm+txt.zip
(5.14 MiB) 被下载 2189 次
附件下载由热心网友分享,或收集于网络,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禁书、禁片、禁文、禁图、禁网、禁歌、禁软尽在禁书网。

回到 政治禁书

  • Advertisement
高速翻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