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新处」 (USIS)与台湾文学史重写:以美援文艺体制下的台、港杂志出版为考察中心》
1 篇帖子
• 分页: 1 / 1
《「美新处」 (USIS)与台湾文学史重写:以美援文艺体制下的台、港杂志出版为考察中心》
「美新处」 (USIS)与台湾文学史重写:
以美援文艺体制下的台、港杂志出版为考察中心∗
陈建忠**
(收稿日期:101 年 7 月 9日:接受刊登日期:101 年 11 月 2 日)
提要
如果「国家文艺体制」曾经或显或隐地支配了冷战与戒严时期的台湾文艺思潮走向,
是一种「刚性体制」,制约着作家在意识形态与文化想像上的趋向;那麽,「美援文艺体制」
虽自域外移入,亦同样扮演类似的制约作用,然而是一种「软性体制」 ,促使台湾文学的
发展导向了有利于美国(或西方)的世界观与美学观,或是发展为将文学创作与社会变革
区分开来的纯粹美学思考方式,其深入几世代所形成的「集体无意识」 ,影响之深远不可
等閒视之。
本文最重要的企图,便是由美援下的杂志出版之考察出发,把「美新处」作为冷战记
忆的代表「写入」台湾文学史,以便铭刻此种另类的现代性经验,让文学史同时也是精神
史,可以不时提醒我们思索台湾文学独特的经验与困境,让文学生产的自我反思传统得以
在真诚的检视裡逐步建立,使具有主体性与批判性的台湾知识分子作家的「反思性实践」
(reflexive practices)成为一种可能。
关键词:美新处、冷战、文学生产、文艺体制、纯粹美学
以美援文艺体制下的台、港杂志出版为考察中心∗
陈建忠**
(收稿日期:101 年 7 月 9日:接受刊登日期:101 年 11 月 2 日)
提要
如果「国家文艺体制」曾经或显或隐地支配了冷战与戒严时期的台湾文艺思潮走向,
是一种「刚性体制」,制约着作家在意识形态与文化想像上的趋向;那麽,「美援文艺体制」
虽自域外移入,亦同样扮演类似的制约作用,然而是一种「软性体制」 ,促使台湾文学的
发展导向了有利于美国(或西方)的世界观与美学观,或是发展为将文学创作与社会变革
区分开来的纯粹美学思考方式,其深入几世代所形成的「集体无意识」 ,影响之深远不可
等閒视之。
本文最重要的企图,便是由美援下的杂志出版之考察出发,把「美新处」作为冷战记
忆的代表「写入」台湾文学史,以便铭刻此种另类的现代性经验,让文学史同时也是精神
史,可以不时提醒我们思索台湾文学独特的经验与困境,让文学生产的自我反思传统得以
在真诚的检视裡逐步建立,使具有主体性与批判性的台湾知识分子作家的「反思性实践」
(reflexive practices)成为一种可能。
关键词:美新处、冷战、文学生产、文艺体制、纯粹美学
- 附件下载( ATTACHMENTS DOWNLOAD )
-
「美新处」 (USIS)与台湾文学史重写:以美援文艺体制下的台、港杂志出版为考察中心pdf.rar
- (2.8 MiB) 被下载 766 次
- 附件下载由热心网友分享,或收集于网络,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1 篇帖子
• 分页: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