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

国学经典书籍下载,国学大师国学网站书籍下载,中华传统文化书籍,传统文化教育书籍论坛下载。
  • Advertisement
高速翻墙
本贴由热心网友分享,或收集于网络,如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

帖子大话西游 » 2015-04-24 13:00

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

《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又可称《御题平定伊犁回部全图》、《回疆一带得胜图》、《乾隆年间准、回两部平定得胜图》、《御题平定西征全图》、《平定伊犁受降图》等等。实为同一组战图。确切的官式名称为《乾隆御笔平定西域战图十六咏并图》。

《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制作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由当时清宫内的西方传教士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安得义四人起稿绘图,第二年又命丁观鹏等人用宣纸依原稿作着色画,原图稿完成后送至法国雕刻铜版。直至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十六幅原稿、铜版、印画才全部完成后并送回至宫廷,历时十三年之久,花费约204000里拉(法旧币制一里拉约为一两白银)。作为战图的四位作者郎世宁、王致诚先后于1766年、1768年去世,安德义于1773年离开清宫,改任天主教北京主教,均未能见到成品。可见成品的仅艾启蒙一人。

完整的一组《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包括16幅铜版画,18幅文字,文字为乾隆御题序、战图诗文等,为木板印刷。在最初送至法国雕刻铜版完成后即印制了200张铜版画送回国内。乾隆三十七年清内府又再印制多分。较珍贵的200份战图大多被乾隆皇帝赏赐给王公大臣,或分藏于各行宫园林中。现可见的战图大多为时再版印制。

这组《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与后来制作的其他6组战图均收藏于西苑的紫光阁内。直至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紫光阁悉数珍藏或掠至海外,或毁于战火。这组战图现能完整可见的极其稀少,大都零散的被各国博物馆或学术机构或私人收藏。而战图的原制铜版则大多下落不明,现能明确已知的大多收藏于德国和欧洲博物馆。

1. 御题格登鄂拉斫营之战
pddst (1).jpg

2. 伊西洱库尔淖尔之战

3. 乌什酉长献城降

4. 通古斯鲁克之战

5. 库陇癸之战

6. 霍斯库鲁克之战

7. 呼尔满大捷

8. 黑水围解

9. 和落霍澌之捷

10. 鄂垒扎拉图之战

11. 拔达山汉纳款

12. 阿尔楚尔之战

13. 平定伊犁受降

14. 平定回部献俘

15. 凯宴成功诸将士

16. 郊劳回部成功诸将士

乾隆平定伊犁回部战图的史料价值

《平定伊犁回部战图》是乾隆时期为记述清廷平定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和天山南路维丵吾丵尔大小和卓部叛乱的战争而绘制的一组铜版画。已有的研究大多侧重于铜版画绘制过程的史实考证,或是在艺术史、印刷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价值,似乎忽视了其作为中国古代最早描绘征战场面和战斗过程的战争绘画的史料价值。这套战争组画乃遵乾隆谕旨绘制,当时供职清廷的西洋耶稣会传教士画家郎世宁(1688~l 766年)、王致诚(l702~l768年)、艾启蒙(l708~l780年)、安德义(~l781年)等在向随征将士详细调查了战争过程的基础上,采用中西结合的绘画技法,不但形象地记录了重要战斗的激烈场面,并且具体入微地刻画了交战双方的武器装备、兵马阵式、攻防设施、作战方式、后勤供给、军事地理等战争要素,堪称是一部形象的战争史,对认识清朝前期火器和冷兵器并用鼎盛时期的战争面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一、生动的战史图卷

清代前期的新疆以天山为界,北路为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控制,南路为大小和卓回部所据。康、雍两朝,准噶尔置备军械,结引外族,致使漠北边疆的战火连绵不绝。至乾隆初年,天山南北仍处于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的统治之下,但此时准噶尔内乱频生,部众离散,终使弘历(图一)下定决心,藉助武力彻底平定叛乱,并且制定了“两路进兵,直抵伊犁”的进攻战略。清军经过前后长达5年的远程奔袭,展开大小十余次战斗,两定准噶尔,再定大小和卓回部。乾隆皇帝终于实现了康、雍未竟之匿望,“收自古以来未收之地,臣自古以来未臣之民”,确定了此后中国疆域的基本轮廓,奠定了中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基础。

《平定伊犁回部战图格登鄂拉斫营》再现了平定准噶尔达瓦齐叛乱关键战役“格登山之战”的激烈场景。乾隆十九年,清廷对外宣示将以武力平定准噶尔,并开始调集兵马,筹备粮饷。乾隆二十年二月,清军5万、战马7万余匹,兵分两路,先后出发,直奔伊犁。四月,西、北两路清军进至博罗塔拉河(今新丵疆博尔塔拉河)地区,清军前锋轻装南下,达瓦齐闻风胆怯,率部众万余人仓卒退居伊犁城西南方向的格登山(位于今新丵疆昭苏县境),居高临下,且有沼泽为障,企图依山据险,驻营固守。但达瓦齐部“军械不整,马力亦疲,各处可调之兵已收括无遗”,且“众心离散,愿降者多”。五月十四日,清军分兵两翼,包围了格登山达瓦齐叛军,占据形胜,严阵以待。当日夜,清军派翼领喀喇巴图鲁阿玉锡等率兵22人,利用服饰、语言和对地形的熟悉等有利条件,出其不意,突袭达瓦齐大营。准噶尔军措手不及,惊溃奔窜,自相践踏。达瓦齐仅率2000余人仓皇l8 逃遁,降清者计4000余人。格登山一战清军获得全胜,基本瓦解了达瓦齐的这股叛乱势力。弘历对平定准噶尔部达瓦齐分裂割据势力所取得的重大胜利给予高度评价,二十年五月,他亲自撰写平定准噶尔勒铭格登山碑碑文,于二十五年在格登山勒碑记功回,并命宫廷画家郎世宁绘制了《格登鄂拉斫营》及阿玉锡持矛荡寇图旌表战功。

归附清朝、被清廷册封为辉特汗的阿睦尔撒纳在借助清朝中央政府的势力消灭其政敌达瓦齐之后,政治野心日益膨胀,招兵买马,培植亲信,扩展割据势力,终于在乾隆二十年八月公开发动武装反清叛乱。翌年正月,清军再次进军伊犁,阿睦尔撒纳遁入哈萨克领地,清军仅得伊犁空城。经过两年的追剿征战,清军基本平定了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平定伊犁回部战图中的和落霍澌之捷,库陇癸之战、鄂垒扎拉图之战等3幅铜版画记录了这次平叛战役中的几场恶战。乾隆二十一年十一月,清定边右副将军兆惠率所部1500余人自济尔哈朗河撤退南下,在鄂垒扎图与厄鲁特叛军交战,清军奋勇拼战,“一可当千”,以少击多,大败宰桑达什策零部。随即与叛军战于库图齐、达勒奇,歼敌数千人。此战,兆惠临危不惧,指挥果断,在被动转移中采取主动出击的战术,既保住了队伍,又大量杀伤了敌人,为取得平定准噶尔叛乱的彻底胜利打下了基础。

乾隆二十二年,阿睦尔撒纳败亡俄国,清廷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的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但回部大和卓布拉尼敦、小和卓霍集占仍割据天山南路,传檄回疆各地,“集士马峙糗粮器械以待”,公然叛清自立。翌年二月,弘历以兵部尚书雅尔哈善为靖逆将军,率清军万余人,自吐鲁番西丵进,平定回部大、小和卓的武装叛乱。在库车之战中,雅尔哈善因屡误战机,被乾隆革职查办,并命兆惠就近前往库车一带办理回务。铜版画黑水围解》即描绘了兆惠军主力大营突围战的激烈场景。在乾隆的多次催促之下,兆惠率兵迅速南下,十月初进抵叶尔羌城(今新疆莎车)下。叶尔羌城大而坚固,清军仅4000余人,且人马疲乏,不宜采取围城的战术,在距城40里外的叶尔羌河(又称喀喇乌苏,意即黑水)东岸扎营,以防叛军逃逸,伺机进攻。十月十三日,兆惠率千余骑兵诱敌出城作战,方渡河之际,从叶尔羌城中冲出叛军骑步兵15000余人,张开两翼攻围清军。清军陷入重重包围之中,而已渡河的400余清兵因桥断阻困不能相救,只好“且战且退,浮水还营”。清军被叛军分割成数段,被迫人自为战,至日暮歼敌千余,但也损失惨重,主帅兆惠亦多处受伤。次日起叛军连续攻营,激烈的战斗持续了5昼夜,因兵力众寡悬殊,兆惠只得暂时放弃整体突围的企图,掘壕筑寨,固守待援。不久大和卓布拉尼敦亲率步骑5000余人从喀什噶尔赶来,与小和卓霍集占部会合,叶尔羌城叛军的兵力达2万余人,对黑水营清军发起多次攻击,清军官兵虽处境危险,但战斗意志顽强,“皆死中求生,故杀贼甚力”,霍集占见强攻不下,便改为长期围困。黑水营自十月至次年正月进行了艰苦的防御战。时值天寒地冻,弹粮几绝。二十四年正月初,援兵迟迟赶来,兆惠立即组织所部突破包围,杀敌千余,尽焚其垒。叛军大败,退回叶尔羌城。

乾隆二十四年六月,清军兵分两路,再次进讨和卓叛军。一路由定边将军兆惠率领,由乌什向喀什噶尔推选一路由定边右副将军官德率领,出和阗直取叶尔羌。清军先后在霍斯库鲁克、阿尔楚尔、伊西洱库尔淖尔(叶什勒池)三战三捷,尤其在伊西洱库尔淖尔一战,共收降叛军1.2万人,缴获军器2000余件、驼马牛羊万余头。大小和卓的叛乱力量损失殆尽,率残余向巴达克山(今阿富汗境内)逃窜,被巴达克山汗素勒坦沙擒杀。至此,回部大小和卓发动的叛乱被清军彻底平定,弘历终于完成了统一西域的宏图大业。铜版画霍斯库鲁克之战、阿尔楚尔之战、伊西洱库尔淖尔之战、拔达山汗纳款,形象地记录了这几场重大战事的场景。

这组战争史绘画不同于文字材料,它对战争场面的记录更为具体生动,对交战双方的将士刻画得栩栩如生,对战争的许多方面都描摹得细致入微,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部形象生动的大型战争的实况图记。

二、直观的作战方式实录

这组战争史绘画不同于文字材料,它对战争场面的记录更为具体生动,对交战双方的将士刻画得栩栩如生,对战争的许多方面都描摹得细致入微,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部形象生动的大型战争的实况图记。明清之际,西洋火器佛朗机、鸟枪、红夷大炮通过海上贸易和耶稣会传教士渐次传到中。西式火器前有照门,后有照星,并且能藉助铳规(炮用象限仪)准确测量发射角,其命中率已非中国固有射远火器所能相比,重型火器在攻守城战和野战中发挥出了前所未见的威力,因而对传统的作战方式产生了极其深刻20 的影响。火器的装备数量、先进程度以及火器的操纵理论和技术越来越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清人入关后虽然强调以“国语(满语)骑射”为基本国策,但也重视火器装备的战斗威力。康熙朝,火器不仅成为八旗的主要武器装备,而且清军中还产生了更为专门的火器营的战斗编成,如京师火器营炮兵,鸟枪兵和各省驻防八旗炮兵、鸟枪兵等火器作战力量。它们具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威慑作用,而且逐渐改变了清军以骑射为主的传统作战方式。乾隆朝平定准噶尔和回部大小和卓叛乱的战争,武器正处在以冷兵器为主向以火器为主的作战方式过渡的变革时期。《平定伊犁回部战图》充分体现了作战方式所发生的这种演变。乘敌松懈不备,采取突然袭击战术的格登山之战,体现的仍是冷兵器时代传统的作战方式。而在平定阿睦尔撒纳叛乱的纪功铜版画中,则已体现了由于火器在战争中的使用给作战方式所带来的变化。从和落霍澌之捷、库陇癸之战可以看出,清军近战时仍然以弓箭骑兵为主力,而叛军的主要装备则是鸟枪。这一时期的火器在技术上仍存在不少弱点,还停留在前装滑膛管形火器的阶段,具有射击速度低、命中率不高的特点,而清军需要经过远程奔袭,重型火器虽然威力巨大,但在野战中一时还不能发挥作用。

在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的战争中,如黑水营防御战、呼尔满大捷、伊西洱库尔淖尔之战,清军更加注意发挥火器在作战中的关键作用。从这3幅纪实铜版画中可以看出,清军配备了适用于野战的轻型红衣大炮,先以猛烈的火力攻势摧毁叛军的防御工事,并对叛军造成巨大的心理震慑作用。近战中交战双方均以火枪为主力武器,因此防御工事和战时弹药的补给在战争中的作用不断加大。在黑水营之战中,叛军采取了步、骑兵轮番进攻的战术,步兵万余主要装备鸟枪,火力攻势很强大,清军主巾兆惠的坐骑连连中枪而毙,总兵高天喜、副都统三保等阵亡官兵达数百人,受伤者更多。叛军对清军形成包围后,不仅挖掘了战壕,还筑起四面都有垛口的高台,从高处用鸟枪射击。清军为了加强防御,也筑高台,与之相对,并乘敌人懈怠不备时,发起火力攻击。清军远程征战,又陷入包围之中,粮食、弹药均感不足。恰值清军大营驻地周围林木甚多,叛军鸟枪射出的弹丸多留于树木枝叶之间,清军效法诸葛亮草船借箭故事,每伐一树,可得弹丸数升,用以击敌,弹药不足的困难得到缓解。这种因弹丸于敌的做法,也充分体现了当时火器技术的特点。

黑水营解围后,清军乘胜追剿叛军,至阿尔楚尔山岭时,叛军在两山之间埋伏精锐鸟枪兵,诱清军进入山谷。增援兆惠的副将军富德分清军为三队,以左、右翼攻取左、右山峰,中路军发大神炮轰敌之伏兵。叛军顽抗四五小时,终于溃败。清军驰射30余里,连续击败敌人的阻击,杀伤敌人千余,生擒50余人。从铜版画阿尔楚尔之战中可以看出,清军的增援部队装备了很多由骆驼驮运的适于山野作战的轻型红衣大炮,左翼的清军已经控制了制高点,正架炮轰击叛军伏兵,而近战仍以弓箭驰射冲击结束战斗。弘历《阿尔楚尔之战》配画诗亦云:“健锐营兵精火器”,可见其时由于火炮射程、命中率以及使用爆炸性炮弹等技术性因素的进步,轻型设计提高了大炮的机动性能,炮兵逐渐发展成独立的兵种,成为战争中的火力骨干,步骑兵必须在炮火的配合下进行战斗。

在伊西洱库尔淖尔的追击战中,近代火器作战的主要战术已现端倪。小和卓霍集占率众逃入巴达克山,依恃山高隘险,用枪炮组成火力防线,封锁了池边路口,企图掩护部众翻山逃跑。富德率清军增援部队追至伊西洱库尔淖尔,以大神炮、威远将军炮隔河发起猛烈攻势,激战大半日,叛军仍拼死抵抗。富德见强攻未见效,派前锋参领喀木齐布率领40名鸟枪神射手从山北登上山顶,抢占了火力制高点,向东岭居高俯射,并配合招降攻心战术,使大小和卓叛军有生战斗力量损失殆尽。铜版画伊西洱库尔淖尔之战,展示了该次决定性大战的一个侧面。画中一小部清军对山头的叛军正以鸟枪仰射,而另一部分清军则登上了更高的山顶,图画揭示了在山地火器作战中控制火力制高点的关键作用。

火器时代的攻守城战完全不同于冷兵器时代,火炮成为摧毁坚固城防工事的第一利器,同时也推动了防御手段的进步。在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的战争中,库车之战是一场早期使用火器的攻守城战。库车为南疆门户,地处交通要道,依山傍河,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城墙用柳条、沙土筑成,高大坚固,霍集占早派精兵据城固守。清军四面围城,先是架云梯强攻,城上枪弹如雨,围攻两日不克,继以火炮轰城,亦因所携威远炮威力不足,难以奏效,而前明铸造的4尊红衣大炮,因年代久远导致炮身炸裂,只得屯兵城下。清军后来掘地道,靠近城墙时被叛军发觉,填柴放火,数百名清军尽毙于地道中。清军围困库车三月,城内粮食匮乏,守城叛军乘夜色突围而走,清军仅得到一座空城。战后,清军统率雅尔哈善因攻城指挥失误,被乾隆拿问正法。库车之战,清军并未占先,不可能以此题材绘图记功,我们只能根据文献记载,揣摩该战的情景,不无缺憾之处。但铜版画乌什酋长献城降、通古斯鲁克之战等图,则直观地反映了当时攻守城作战的新样式。乌什城池不大,但亦为回疆重镇,依附山河之险,城墙十分坚固。从画中可知,城分内外两层,外城墙用砖石构筑,除了有坚固的城门外,相隔一段距离即有一座碉堡工事,可以用火力互相支援。而通古斯鲁克城则是那种柳条、沙土夯筑的土城,城墙较矮,但城堞的掩护作用很完备,适用于密集的鸟枪火力防守,城外、城内分布两重土筑高台,有炮兵和鸟枪兵据守,形成轻重火器相配合的两层火力防线。

由此可见,在这一时期的战争中,冷兵器时代的高大屏障式城墙和箭楼被低矮而厚实的城墙取代了,不仅在城墙上可架设护城炮火,而且与碉堡炮台形成一体的城防工事,从而部署具有巨大威力的反击火力,在战斗一开始就可以扼制住敌人的火力进攻。因此在乾隆平定准噶尔和回部大小和卓叛乱的战争中,清军在攻城战方面的战绩不佳,重型大炮难以运至前线,轻型火炮的威力又不足以摧毁叛军坚固的城防工事,采取的掘地攻城战术亦遭失败,只得以长围久困的战术消极应战。

三、丰富的兵器装备史料

乾隆平定准噶尔和回部大小和卓叛乱的战争处于冷兵器与火器并用时期。平定伊犁回部战图描绘了实战中交战双方的冷热兵器、防护装具、车马营帐等装备,十分详细逼真,可弥补文献记载之不足。

从铜版画中可见,清军装备的冷兵器主要有:弓箭、腰刀、长矛等。八旗精于骑射,弓箭是清军的必备兵器,且射击速度有时比火绳枪还快,适合骑兵作战,是清军在平定准噶尔和回部大小和卓叛乱之战中的主要武器。腰刀为清军官兵必备的用于卫体和近战的兵器,有基本统一的制式,刃长2.2尺,宽1.3寸,柄长3.4寸。在阅兵仪式、庆功典礼的场合,清军官兵需按规定佩带腰刀。而在鄂垒扎拉图之战图中,清军则在战斗结束之前举腰刀与叛军短兵相接。清军装备的长兵器以长矛为主,格登山鄂拉斫营及阿玉锡持矛荡寇图描绘骑兵袭营战,清军士卒手持长矛,多用于骑兵的正面冲击作战。八旗和绿营装备的长矛,形制大同小异,刃长7寸,柄长丈余。

在乾隆平定准噶尔和回部大小和卓叛乱的战争中,清军装备的火器主要是明末清初从西方传人的西式大炮和鸟枪,在技术上已显得陈旧落后。在铜版画黑水围解、阿尔楚尔之战、呼尔满大捷、伊西尔库尔淖尔之战中,很直观地反映了交战双方的火器装备。战后,清军使用以及缴获的叛军火器大部分留在伊犁军营,除了戍防配备之外,军器库尚收存“大神炮一位,大铜炮一位,威远炮八位,小铜炮二位,小铁炮一位,骆驼炮十九位,子母炮四位(炮子二十个),劈山炮一位,冲天炮筒十个。”大神炮、大铜炮均分三等,其中一等大铜炮,“长三尺,底外净八寸,口外净六寸,子口二寸五分,用药一斤八两,封口重四十二两,平打五里”。均属于轻型红衣大炮系列,适用于远程山野作战。威远炮,或称威远将军炮、冲天炮,康熙时戴梓、南怀仁先后依西洋样式仿制而成。。冲天炮是一种短身管,大口径的前23 装滑膛曲射炮,身管仅为17径的数倍,发射爆炸弹,因形似石臼,西方称之为“臼炮”,为击炮的前身,多用于野战和攻城。乾隆年间留于伊犁军营的冲天炮,“用药四两,生铁封口八两”,有效射程120大步。。子母炮,由一门母炮和多门子炮组成,是明朝正德年问由葡萄牙传入中国的“佛郎机”炮的改进型。清军用于平叛实战的一等子母炮,“子口八分,用药一两一钱,铅丸二两二钱”,有效射程140大步。这些炮比大清会典图所记和存世的相同类型火炮实物都要轻便得多。鸟枪是当时步、骑兵主要装备的单兵武器,乾隆时期清军用于实战的仍是技术比较落后的前装滑膛式火绳枪,技术先进的燧发枪几乎全是皇帝的玩物。

在当时西方的战场上,兵器和战术正经历着缓慢而重大的变革,燧发枪完全取代了火绳滑膛枪,随着刺刀成为作战中的重要兵器,长矛在战场上消失了,轻装步兵在战争中重新崛起,战争的打法更为正规化和格式化了。这一变化也反映在准噶尔贵族和回部大小和卓叛军的武装配备上,因为这股割据叛乱势力一直得到沙皇俄国的怂恿和支持,并得到俄国给予的军队和枪炮的直接援助。铜版画黑水围解、阿尔楚尔之战、呼尔满大捷中的骆驼所载火炮为缴获的叛军西式轻型炮,大清会典图曾加以着录,称为“回炮”。其为铁质,前弁“后丰,长五尺,17锲蕉叶纹,通镂金银花纹,隆起七道,素铁火机一。配有专门的木鞍,以骆驼驮载。”画中所描绘的与文献记载正可互相印证。这种火炮以燧石机关击发,能提高发射速度,再加上可用单匹骆驼转运,机动性更强,是技术程度更为先进的攻防兼用的火器。叛军装备的鸟枪是性能也比清军的鸟枪优良的燧发枪,其名为“糌粑拉”鸟枪,伊江汇览军械,则称为“钻布喇鸟枪”,有的文献称为“图拉”,是对俄语外来词的不同音译。承蒙聂崇正先生告知,故宫博物院还藏有这种当时作为战利品的鸟枪实物,并告“图拉”一直是俄国著名的军火生产地。这有待作进一步的考证研究。

铜版画还反映了交战双方甲胄装具、营帐24 旗纛、驼马辎重等军事装备。伊江汇览军械详尽地记载了乾隆时期驻防惠远城(伊犁)的满营步骑官兵的制式装备:“自协领以及骁骑校,每员盔甲一副,腰刀一,弓二,撤袋一,铜锅一,帐房一。协领战箭一百五十支,佐领二百支,大纛一;防御一百五十支,骁骑校一百支。领催前锋马甲,每名盔甲一,腰刀一,鸟枪,弓一,撒袋一。领催前锋战箭七十支,马甲五{一支,仍二人合给长枪一杆,四人合给帐房’顶,锅一17。步甲腰刀一,弓一,撤袋一,战箭二十支。”。撒袋即箭囊。从中可知,清军用于进攻的装备以弓箭和鸟枪为主,而冷兵器长枪仪沦为半数骑兵的装备,这多少体现了军事技术的进步,但清军的防护装具则明显表现装备技术发展的滞后。清军一直装备冷兵器时代的盔甲,铁制盔甲大多配备给军官,下层官兵多用棉盔、棉甲,用绸或棉布做表里,内敷棉花,外缀小铜泡钉,颜色与八旗相匹配。在大量应用火器的战斗中,其防护作用虽然大为降低,但直至晚清才在实战中停止使用。从铜版画中能看到当时的行军营帐,有蒙古包式的毡房,也有三角形的帐篷,据不同的节令有单帐或夹帐,以白布或蓝布制成。军马和驼骡是那个时代战争的重要军需物资,在干隆平定准噶尔及回部叛乱的战争中,具有严格的供给保障措施。

清高宗弘历在位60年,文治武功臻极鼎盛。乾隆晚年将其在位期间进行的战争归结为“十全武功”,云“十功者,平准噶尔为二,定吲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今越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尔喀(今尼泊尔)降,合为十。”乾隆不仅御制Ⅸ十全记,并命宫廷西洋画家绘制了平定伊犁回部战图、平定两金川图、台湾战图、廓尔喀战图、安南战图等,印成铜版画,颁赐给王公大臣,志其盛事。这些战图成为我们今天研究清前期战争历史不可多得的珍史料。
大话西游
禁书达人
帖子: 1219
附件下载( ATTACHMENTS DOWNLOAD )
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rar
(7.53 MiB) 被下载 341 次
附件下载由热心网友分享,或收集于网络,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回到 国学传统文化

  • Advertisement
高速翻墙